详细页面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

发布时间:2014-08-19 作者: 来源: 字号: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革命和发展模式创新,是现代化城市整合发展的更高形态,其核心在于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超强海量运算能力,改革城市信息系统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 公共设施、 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

(1)网络层

网络层是智慧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网融合、物联网等。

(2)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WSN 无线传感器技术和 Zigbee 传感技术等。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手段是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类传感设备。

(3)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 公共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或传统模式来构建。 在云技术模式下, 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公共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

(4)公共数据库

公共数据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公共基础数据、 公共业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由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五大类数据库组成。 公共基础数据是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信息资源,是城市公共数据的“纲” 。公共基础数据可由法定管理单位提供。

公共业务数据库是基于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业务性扩展数据库。公共业务数据由根据业务应用需要而扩展的各类指标项构成,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扩充的业务数据模式,是城市公共数据的“目”,指标项来自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

公共服务数据库由各类专题应用类数据库构成。公共服务数据是通过对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分析后形成的有特定应用场景的服务型数据集,为各应用单位提供融合后的专题应用资源服务。

(5)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是以公共数据库和应用单位业务数据为数据来源,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对公共数据和应用单位业务数据的整合,为智慧应用提供整合后的信息服务,提高应用的服务水平和协同能力。

浏览次数:64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