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优秀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优秀员工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石。使新员工成为优秀员工,成为摆在企业面前必须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
优秀员工应具备的品质: 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但公认的是优秀员工所具备的特质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无关,完全体现在个人的工作态度上。主要表现为:
优秀的员工大多热爱工作,追求卓越。
优秀的员工大多都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
优秀的员工大多都积极主动工作,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
优秀的员工大多都时刻牢记集体的利益。
优秀的员工大多都注重细节,遵守准则。
优秀的员工大多都注重个人形象,维护集体声誉。
结合车间(工厂)的实际情况,生产一线的优秀员工,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1、自觉服从工作安排,以工作为重,注重结果。2、抛弃自我,重视团队意识,认同企业文化,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实现自我超越。3、自觉的以5S标准,爱岗敬业,对待工作细心、认真、严谨。4、有精品意识,有责任心。不仅要追求生产量指标,更要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
对于一名刚进入工作单位的新人要成为优秀员工,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组织的培训更加重要。不仅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员工进入企业后都安排一个实习阶段,实习期结束后,一个去向是留在原实习岗位,一个去向是到其他岗位。传统意义上的实习是为新员工了解企业情况采取的一种方式。期间,实习要求、实习目的模糊不清,其今后对企业的贡献是个未知数。员工的价值体现在有益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把实习变成新员工满足企业需要的培训方式。进入新环境的初期,正是其掌握技能、培养工作习惯、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树立今后努力目标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些恰恰是优秀员工品质的主要部分。做好实习期间的培训,会使新员工的成长事半功倍。
我厂新员工第一年的大致安排是(要经历两个阶段),入厂进行2、3天的教育。主要内容: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意识教育;方式是以集中文字宣讲为主;然后分配到基层部门进行实习。基本上都是由一位技术相对全面的老职工做师傅进行一带一学习。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年后,多数还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在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的今日,浪费巨大。
过去,一线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专业知识缺乏,员工只要具备熟练操作能力,就能满足企业需要,使新员工成为熟练工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至于能否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只能是可遇不可求了。要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仅仅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已经远远不够,需要的是优秀的技术工人。现在知识普及,新员工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具备一定的再学习能力。企业应把培训的目标提升到培养优秀员工上,使其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工人。
2009年12月底工厂给金工车间补充了12名大专生,以加强车间的生产能力,如何将这12名新员工培养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成为车间的重点工作。为此,以优秀员工的标准,明确了以下方面的培训内容:1)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2)价值观的引导、企业文化的传承;3)能力锻炼和发挥;4)价值提升。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方案。
一、 把握技能学习的最佳时机,精选培训师,共同制定技能培训方案和实施细则,培训师按照计划要求脱产开展实习培训。
熟练操作是一线员工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新员工刚到单位,充满好奇和新鲜感,看到绝大部分工作,自己不仅没见过,更别说熟练操作了。想想与自己学过的知识似乎又联系不起来。看到老职工轻车熟路,除了羡慕,更多的是期望自己也能达到这个水平。这是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练习操作技能的最佳时间。学习心情迫切,希望师傅能够讲明白、示范到位,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能能到及时引导和指点。之所以提出培训师的概念,是因为不仅要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还要承担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诚实勤奋、敬业、有责任心、工作严谨为标准,从技师中选择培训师,其培训期间的工作内容就是按照培训实施细则指导和监督新员工的培训。培训师按照钳工工序的钻孔、攻丝、铆接、点焊、修磨、组装的技能要求,每一种技能在培训师的讲解、演示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强化,培训师现场指导监督。仅3个月的时间,这12名员工,掌握了钳工的基本技能,陆续能够进行独立操作,而且工作效率接近了现有员工的平均水平。过去,经过一年的时间,也只有少量人员能够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从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和工作效率方面与传统的培训方法相比,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二、价值观、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的培养是培训过程中不可轻视的内容。
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需要组织下大力气进行培养。养成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个人今后的发展。更关系到能否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方面的工作,由培训师、车间主任、书记、工序调度共同进行。
一段时间后,新员工对企业环境及周围的同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前的想象,如管理规范严格,人人都是身怀绝技等发生了变化。开始产生怀疑和迷茫,极易受到一些落后职工的影响,而使其今后的发展改变方向。我们在进行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同样重视思想方面的工作。要求个人以月、季度进行阶段性书面总结;开始是一周,后来是一月,组织一次由工序调度、培训师参加的评价专题会,了解技能掌握进度,分析和掌握思想动态。举行车间领导、工序调度、培训师和新员工参加的座谈会,谈个人的收获、感受、不足、谈优秀员工的品质,谈企业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向优秀员工努力。根据个人的表现安排工序调度进行针对性的谈心。这一系列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中,他们个个表现积极努力,不惜力气。在京沪线、包西线、秦沈线等重点工程设备生产中,成为车间青年突击队的主要成员,体现出青年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行动。为生产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上,要求进步,非党员10人,其中7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安排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检验和促进个人能力
员工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和锻炼。在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后,就有目的的安排了一些具体工作由他们独立完成。以检验其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的运用。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肯定成绩,树立独立工作的信心。找出不足,明确提高的方向。
四、结合车间实际,进行6S管理知识的学习;成立QC攻关小组,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全面发展.
安排了6S管理知识的学习,从更高的层面灌输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重要性和如何搞好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结合生产,开展QC活动,吸收新员工成为组员,通过参加活动,培养思考意识,精品意识。通过学习和活动体会到生产一线有许多工作可做,同样有发展前途,同样可以做出成绩。
通过这12名新员工的培训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一些经验。但这仅仅是综合车间现有条件,采取的一种方法手段而已.还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达到适合发展需要的解决之道。三名伪任的培训师既没受过专门的培训,也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各自培训效果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企业的进步,需要有效的培训之道。组织应以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员工为培养对象,建立培训师队伍;理顺培训与生产任务之间的关系,完善以生产为依托的培训体系。培训是一个科学、系统、循序渐进的引导性的学习过程。形成有效的培训,需要认真去研究,不断积累和完善,并最终建立和形成有效的体系。最后,让我们以培养优秀员工为培训追求的目标,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