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通信信号产业的生产力近年来也得到较大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带来职工队伍结构、劳动力配置方式、职工身份地位的变化,使公司的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增多,成为影响公司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既是联系职工与公司的桥梁和纽带,又是职工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工作氛围,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
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的基础。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和减少劳动纠纷,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公司的现实需要。对于这一点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工会干部都要有清醒及深刻的认识。因此工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方向,充分认识推动公司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源头参与,发挥促进作用
工会加强源头参与,既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也是工会组织地位和权利的具体体现。工会组织要把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代会制度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参与职能的作用,建立职工民主参与机制,通过有效的源头参与,疏通民主渠道,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机制保障。
完善以职代会为主渠道的源头参与机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经职代会及其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由职代会及其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这些能有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同时,要强化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核心的维权机制。企业依法经过平等协商所签订的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工会组织要把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在集体合同具体内容上,要坚持标准、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集体合同制定程序上,要坚持集体协商、合同文本须经职代会通过,规范和完善程序;在集体合同落实上,强化履约监督,坚持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集体合同执行情况向职代会报告;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配合党政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将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完善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源头参与机制。深入推进厂务公开,使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内部管理、职工晋级奖惩等情况,扩大知情权,增加透明度,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信息对接。同时,通过厂务公开,监督企业重大决策及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确保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过程更加透明有效,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完善以劳动争议调解为主要形式的源头参与机制。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工会特邀调解员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为职工依法维权提供法律支持。
三、发挥组织优势,搭建发展平台
企业发展离不开职工,职工的各项权益也只有在企业发展中才能得到体现。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为职工搭建舞台,使其劳动得到尊重、价值得以体现,进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第一要大力开展学技练功活动。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动员职工为安全、经营、管理、建设服务的重要载体。工会组织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作实际,把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活动的切入点,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创造新形式,健全考评机制,完善奖励办法,使活动深入扎实、富有成效,使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活动在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上发挥作用。
第二要加强教育引导。工会组织要努力做好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工作,教育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荣辱,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只有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职工个人的各项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为职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以《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政策为重点,切实加强职工法律知识的培训,让职工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要大力开展职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推动职工形成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自觉地承担责任和义务,主动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四、倡导主动作为,积极沟通协调
工会组织由于自身的特点,自然与职工群众联系紧密,在参与劳动关系调解、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工会组织必须努力适应劳动关系新变化的要求,准确把握定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在推动形成企业保稳定、公司谋发展、职工得实惠的良好局面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工会组织要借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向党委、行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建议和要求,主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积极稳妥地处理企业与职工关心的实际利益问题,通过搭建劳资双方沟通和协商的平台,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劳资双方关系的和谐以及职工内部不同群体关系的和谐。
工会组织在深度参与,主动作为的过程中要做好与企业和职工双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一是要主动沟通,工会组织要主动调处劳资关系纠纷,转变以前的“配合工作”到积极的“参与其中”,变被动协调为主动沟通,充当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的“减振器”,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和谐。二是要预先沟通,一旦发现劳资关系矛盾,工会要提前介入,源头参与,做好协调工作,通过沟通来化解和消除矛盾和误会,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事后协调变为预先沟通。三是要多方沟通。协调劳资关系中的矛盾,工会组织除要鼎力参与外,还要借助相关业务部门的力量,提高劳资关系调处的成功率,跟踪和关注劳资关系的新变化,做到整体联动,密切配合,把单一协调变为合力协调,使劳资双方矛盾及时得到缓和、化解。
五、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原创精神
工会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必须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敢于和善于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工会干部队伍。工会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历练,真正成为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第一报告人”,才能切实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根本利益,推动企业全面协调的发展,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苦练内功上着力。一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要以《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劳动合同法》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短期培训、在职培训、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分层分类地对工会干部进行强化培训。并通过不定期聘请法律工作者对工会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业务本领。二要改进工作作风。工会干部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抱着真心实意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交职工朋友,做职工知己,与职工打成一片,夯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群众基础。三要发挥工会干部的原创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工会干部是工会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落实者,离职工距离最近使他们知道职工最愿意接受的工作方式,因此,工会干部要不断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扩大工会工作的活动空间,发挥原创精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寻找效果最佳的工作途径。
工会组织只有真情关怀职工,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组织的力量不断解决职工的现实困难问题,通过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把广大职工的心凝聚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上来,才能为企业实现劳动关系的良性循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