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获奖征文:我的婆婆

发布时间:2016-07-06 作者:孙凌云 来源:北京工业集团 字号:

婆婆家在农村。和老公恋爱时第一次去婆婆家,婆婆穿着一身深色的布衣,一副普通农村妇女的装扮,黝黑的皮肤,整齐的头发。家里的摆设也如一般农村家庭,没什么贵重的家具、电器,但里里外外收拾得格外整齐。婆婆第一次见我就满面笑容,嘴里直夸,这闺女长得真好,招人喜欢。我对婆婆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个和蔼的老人,慈祥、热情、敦厚、可亲。

我在东北的一个小城镇长大,虽然家境一般,但父亲单位福利极好,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相对而言,婆婆家的饮食起居条件是有些艰苦的。在停留的几天中,可以看出婆婆始终在用心地利用仅有的资源整治出她认为最好的饭食来款待我。

婆婆家虽然在农村,但她却不是农民,而是一名小学教师,通过言谈话语可以感觉出两者的差异。从几天的相处中可以看出她很中意我,但从她的不安中我可以感觉到她在担心这个城里姑娘会不会嫌弃这个农村的家。即便是这样,在我们离开前,婆婆却拿了个纸包递到了我的手上,说:“凌云,这是阿姨给你的见面礼。有空儿多来家里玩儿。”返程的路上我打开纸包,有点吃惊地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千元钱!要知道,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百元,这一千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吧。一路上,这个纸包沉甸甸地压在了我的心上。

结婚后,每次回婆婆家,婆婆都如初见般待我,并不像一般农村人一样认为结了婚媳妇就是自家人了,理所当然应该做家务、服侍老人。我从小在家没做过家务,干起活儿来笨手笨脚。婆婆对此不以为然,总是说你们城里人做不惯这些活计,快进屋呆着吧,这点活儿我一会儿就干完了。因此,除了抢着洗洗碗,基本上没有什么活儿是我能插上手的。即便只是干了这么一点活儿,婆婆也会夸我,看看人家凌云,用一点儿洗洁精就能把碗刷得这么干净,可比我们强多了,让我听了不由得直脸红。

所谓距离产生美,一般的婆媳分居两地时,相处总是要比同住一个屋檐下要好得多。自从儿子出生,婆婆来帮我们带孩子,朝夕相处中,矛盾冲突就日渐显现了出来。儿子生下来得了母乳性黄疸、大夫要求停止母乳喂养2-3天,只能喝葡萄糖水。儿子不愿意喝、总是呛,婆婆就说好好的奶水为啥不给孩子吃,白天喂糖水,晚上母乳喂吧。我以为老人会比较有经验,按婆婆的说法做了。过了几天,儿子的黄疸非但没有消退,还出现吐奶、咳嗽的症状,被诊断为肺炎,必须住院治疗。医生检查孩子后仍然要求停止母乳喂养。这时候,我已经没有选择了,只好硬着头皮停止了母乳。

那24小时是我这一生中最长的24小时,本来就不舒服的儿子又吃不到母乳,不停地哭闹,晚上又只有我一个人带孩子,看着哭闹不停的儿子我也跟着掉眼泪。24小时后,儿子身上的黄色明显消褪了,医生同意恢复母乳喂养。但是肺炎却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痊愈的,住了一周的院才基本康复,还因为输液造成菌群失调,好长一段时间拉肚子。我心里不由得埋怨婆婆,要是听大夫的话,彻底停止母乳喂养,说不定孩子就不用喝这么长时间葡萄糖水呛出肺炎来。

之后的一段时间,因为怎么带孩子,我和婆婆仍然分歧不断。我是东北人,性子直,有话就直说。婆婆总是顺着我的说法说,但有时我看不到时她仍会按自己的做法做,也可能是习惯使然。但年轻的我却不理解,在婆婆不能按我的想法去做的时候总是会纠正她。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婆婆说身体不适,坚持要回老家看病。我只好把母亲接来照看孩子,心里对婆婆不无怨言。

儿子半岁刚过,母亲回了老家,我只好又把婆婆请了回来。由于观念理念的差异,我和婆婆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小矛盾。但是婆婆不管在不在我面前从不曾说我的不是。小孩子贪玩儿,婆婆总是抱着儿子在外面与小区里的老人们聊天说笑。我住的是单位分配的福利房,小区里住的都是单位同事及家属。久而久之,我从几位的同事口中听到的都是婆婆如何夸我,工作能干还顾家,真是贤妻良母,这个媳妇儿比闺女还贴心。我的心里羞愧难当,其实我真的没有婆婆说的那么好。对于婆婆,我只是把她当做老公的母亲,儿子的奶奶,孝敬是有的,但心里却没有把婆婆当做自己的妈妈,没有时时关注她的需要。

后来,我们买了新房,公公婆婆就像候鸟一样在北京和老家两处奔波,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来到我们身边。在一起生活的十几年里,我们从来没红过脸,发生过争执。因为婆婆是真心拿我当闺女一样疼爱,无论什么事都会包容。有了这样一个婆婆,谁能不敬她、爱她呢?每逢节假日、公婆生日,甚至逛街看到一些适合的东西,我总会买些礼物送她们。老人有退休工资,并不缺钱,但每次收到我的礼物时都格外高兴,总是拿给小区和老家的老姐妹们显摆,脸上露出骄傲和自豪。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老公因病去世。对于年迈的婆婆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担心公婆不能接受,我和大姑姐、小叔子商量了很久,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公公婆婆。因为婆婆心脏不好,我们甚至都悄悄地做好了急救的准备。没想到,一贯闲散、遇事依赖公公的她竟是那么坚强!

初闻儿子已经故去的消息,婆婆还笑着说,你们逗我玩呢吧,但是眼睛里却明显地透露出极度的恐惧。事实上,儿子长时间的不联系,节日时第一次没有和媳妇儿、孙子一起回家,种种迹象都已经传递着不祥的预兆,只是她不愿意相信罢了。过了一段时间,婆婆开始沉默,继而嚎啕大哭。我们一度以为一切要失去控制,老人的心脏病可能会犯。然而,半个多小时后,老人却平静了下来,对我们说:“我是这个家的家长,我不能倒下,不能再让你们担心。”然后对我说:“孩子,苦了你了!宁和虽然不在了,但这里始终是你和宇凡的家。今后你就是妈的亲闺女,有什么难处只管和妈说。”

虽然老公离开已有两年多了,我依然像从前一样和婆婆走动,时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年过节时带着儿子、买上礼物回去探望老人。虽然我们之间产生联系的纽带已经不在,但是多年来水乳交融的感情愈发深厚,婆婆已经不再只是我的婆婆,她就是我的妈妈!

本文获得中国通号第二届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

浏览次数:1349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