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的夜晚,银白的月色一如平素清柔,美丽的滨海站灯火通明点亮了夜空。再过几个小时,这座津秦高铁线上最大的现代化车站就要正式投入使用了。我来到滨海新区已经两年时光,此刻徜徉在无比熟悉的候车大厅里,心情却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放眼望去,检票机绿灯闪烁,像顽皮的孩子眨动着眼睛;安检仪沙沙转动,似乎在倾诉着惜别的万语千言;高大的显示屏不断刷新滚动,在我眼里那是一幅幅最美的山水画卷……每一个工程人都知道,一个项目的竣工同时也就意味着自己将要告别这片用心血和汗水耕耘过的热土,这段时光终将成为难以忘却的回忆。于是在这一刻,竣工的喜悦掩不住离别的伤情,两年中的一幅幅工作、生活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还记得那是一个飘着细雨的初夏清晨,我接受津秦信息专业的施工任务,带着几本厚厚的蓝图最先来到滨海为工程打前站,那也是我在滨海项目工作的第一天。当时的车站钢结构主体尚未成型,施工现场内满是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场地外则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三千多名站房建筑工人穿梭不息,轰隆隆的机械声震耳欲聋,整个工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选驻地、建库房,我们的施工全面展开了。滨海信息项目不仅包括设备安装,还要在八万平方米的站房中预埋数百公里的电缆。最困难的是这项工作要随着土建的进度同期进行,既无法超前,更不能滞后,同时还要做好成品保护。这项工作看上去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二十多人的信息施工队伍配合数千人的土建大军同步施工,那感觉就像是蚂蚁和大象拔河一般。我们一面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衔接,看准机会见缝插针;一面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绝不因自己的一丝一毫失误影响整个站房的节点工期。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蚊虫叮咬的不眠之夜,不知道承受了多少次雨淋寒浸,“蚂蚁”始终和“大象”齐头并进,我们的信息项目始终和工程主体建设如影相随。
工程队员天南海北漂泊,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常回家看看。刚刚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滨海距离我家只有四十分钟车程,二十多年的施工经历中遇到一个家门口的项目,终于有机会能够下班回家尽享天伦之乐了。但是工程真正开展起来,才知道自己的计划要实现起来有多么困难。因为项目部的晚上,即使没有加班抢建任务,也还要筹划次日的工作,这一切安排妥当基本都到夜里十点以后了。而早晨五六点钟,项目部就要开始工作。因此两年间即使偶尔回家,也总是披星戴月来去匆匆。
今年五月,母亲住进了骨科医院,作为儿子,我真的好想陪陪她。然而那段时间正处于联调联试前的关键阶段,17个机房、2000个终端设备要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调试完成,任务无比艰巨。因此我除了把妻子安排在母亲身边陪护外,就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她。手术那天,我凌晨四点驱车直奔医院,就是想在七点前把母亲亲自送进手术室。但是自己虽然按时到了医院,可是由于手术次序调整,母亲已经提前进入了手术室。当手术结束的时候,我从护工手里抢过病床车推向病房,一路上甚至都不敢看母亲的眼睛。倒是母亲宽容地说:“下着雨,你还跑过来干什么啊?”母亲是一位老党员,还曾荣获过市级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我能感受到她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理解,但是我却为身为人子不能尽孝而始终无法释怀。也许,只有项目上设备如期投入使用的欣慰能够冲淡一点深深的自责。
记得在一次施工会议上,两鬓斑白的总监曾经动情地说,一个项目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出生到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注入了无限的心血。在滨海的这段时光里,我们目睹了车站一天天长大,也结识了无数的新朋友。而伴随着项目的竣工,车站即将成为离别的车站,朋友们也将很快天各一方。
夜色中的车站,你沉默无语,是否也在怀恋我们曾经相处的幸福时光?挥手告别滨海站,愿鲜花相随你铺展广阔的高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