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近日获悉,西信公司郑洛彬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中国通号劳模创新工作室”。
郑洛彬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12月,配备有继电器产品、转辙机产品的工装、器具,为开展一线攻关提供了硬件基础。始终秉承“精心尽心 薪火相传”的理念,立足一线,服务于一线,着力于继电器系列产品设计、制造、检验、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瓶颈。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推进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优化提升私人定制培训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立足岗位,发挥岗位技能专长,从工作实际出发,解决现场问题、消除生产瓶颈,同时强化与研发部门的联系,参与更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制、试制工作,为引领基层一线改进创新活动,为公司创新创造、提质增效活动推进增添了活力。

该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全国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获得者西信公司继电器车间郑洛彬牵头,其主要从事AX型继电器的组装、调试工作,连续7年参加QC质量攻关活动,先后多次获得全国专业级、全体铁道行业级奖项,以及省市级QC成果。目前共有成员22人,其中核心人员6人,均来自生产一线,含火车头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股份公司技术能手等,年龄从24岁到57岁,遍布西信公司主要产品继电器和转辙机的生产制造全过程。另外工作室设有技术顾问3人,技术支持5人。近年来,通过信息报道、视频宣传、事迹展览和风采展示,大力宣传创新劳模工作室技术骨干和团队集体的优秀事迹,弘扬正能量,传播“技术专家就在身边”的理念,形成了学习先进、尊重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规范运行,持续细化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建立制度近十项,确保工作室各项活动定时有序高效开展,形成了“一月一会”“项目建设带团队”“半年自检一年总结”等管理特色。日常紧密围绕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完善工艺方法、加强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培养技术创新人才为出发点,秉承高效经济的原则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坚持从顾客需求、一线生产难点和一线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创新点出发,先后申报立项项目10项,其中7项已完成,项目涉及继电器整机除尘、物料中心自动化配送、零件矫顽力测试和接点回跳测试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突破,有效解决了一线生产过程中亟待攻克的瓶颈问题,先后获得国家级、铁道行业级、股份公司级等奖项,累计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12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该团队以科技创新、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为工作重心,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学习手段,激活员工技能,强化队伍建设,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利用技能大赛和技能鉴定的机会,多批次组织班组进行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采取以师带徒、以赛代练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水平;充分利用智能化产线质量数据分析系统,查找技能短板,签署师徒协议,一对一私人订制培训,补短板、提技能、强素质,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开展技师讲堂,工作室成员、车间技术、技师轮流授课,讲方法、讲经验、讲技巧,不“留一手”,倾囊相授。两年来共开展培训12次,累计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共培养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名,股份公司技术能手3人。
成绩属于过去,西信公司郑洛彬劳模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完善基础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让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人才模范带头和创新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业绩,取得新成绩。持续培养造就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西信公司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对创新工作室的管理指导力度,加强创新工作室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借助创新工作室平台,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效热情,营造起人人创新、万众创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