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西信公司在集团公司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大赛纪实)

发布时间:2014-12-16 作者: 来源: 字号:

10月13日—16日,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举行。公司派出12名选手参加了信号钳工、信号组调工两个工种的比赛。此次比赛中,公司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陈坤耀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寇利军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王挺、李德海荣获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成绩的背后,有选手们辛勤的付出,有各方有力的支持,让我们跟随选手们参赛的身影,一起在路上,感受紧张的比赛,体会成功的喜悦。

时间:10月11日午后

地点:西安开往天津的列车上

疾驰的列车上,乘客们悠闲的打发着旅行时间,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上网,有的在闭目静息。8号车厢内,一群乘客特殊的举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列车一启动,他们就纷纷拿出了书本,或伏案研读,或倚窗默诵,或趴在上铺看书。稍许,又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热烈讨论,间或还有争执声传来。

“你们是要参加考试吗?”一旁的乘客很好奇。

“我们要去参加国考,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选手们回答到。

是的,12名员工历经半年学习培训,经过层层选拔,今天,将代表西信赴天津参加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

公司十分重视此次技能大赛,把开展职工技能大赛作为推动员工学技术、练硬功、培养知识性、技能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公司领导相继召开动员会、专题会、协调会,集结多方力量,调配各种资源,全力支持选手学习培训。工会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先后组织5次理论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训。技术专家们为选手们在理论知识上“开小灶”。室外信号组装车间、继电器车间、机加车间选派优秀技师提升选手实际操作水平。

随着赛期临近,公司决定对信号钳工实行半脱产集中培训,把信号组调工送往兄弟企业专程培训。这在公司技能大赛历史上是头一次,尤其是在生产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居然让选手们脱产培训,选手们感受到了公司的重视和重托,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更感受到了无穷的信心和动力。大家把动力化为行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即便在列车上,也不放过学习时间。

“选手们这么用功,比考大学还努力啊。”乘客很是感慨。

“这是员工职业生涯中的‘考大学’,是中国通号为员工岗位成才铺设的‘绿色通道’”。领队感受颇深。

熄灯了,选手们还在心里默记工艺流程、工作原理……

第二天早上凌晨四点,李德海、李雪峰两个小伙子早早起来,就着车厢连接处的灯光捧着书本聚精会神……。

时间:10月13日早上9: 00

地点: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秋阳和暖,旌旗飘扬。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后,选手们进入考场,开始理论考试。

每两年一次的职业技能大赛稳健有力地推动着中国通号发展前行。随着大赛经验的积累,中国通号职业技能大赛逐渐呈现出“三高、三力、三新、三好。”的特点。

三高:中国通号承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起点高;各企业选手历经锤炼,水平高;组织赛事积累了大量经验,严谨有序公平公正,能力高。三力:职业技能大赛为中国通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为各企业增添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向社会各界展现了光彩夺目的无穷魅力。三新: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三好: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了企业良性发展,促进了职工个人成长成才。

在职业技能大赛的鼓舞下,中国通号走出了首届IPC手工焊接世界冠军付春燕,走出了十八大代表崔宝华,更走出了成千上万的通号员工,在京沪、哈大、武广等高铁上建功立业,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挥毫泼墨。

此次职业技能大赛赛事安排紧凑有序,首次实现了四个工种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整体赛程较上届缩短2天时间。赛程力求公

平公正:裁判考试当天凌晨4点现场出题,选手考试过程相互隔离,领队视频观战不得进场。中国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处长贾伟一如是赞许:“中国通号尊重劳动,崇尚技能,为职工岗位成才搭建了舞台。”

考场内,选手们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奋笔疾书,将往日所学流淌笔尖。为了这场考试,公司选手们可没少下功夫,陈坤耀每天早上6点起来看书,晚上12点前没有休息过,记下的笔记密密麻麻工工整整一大本。每天装配转辙机的工作结束后,跑到继电器车间练习装配,车间不关门他就不回家。有意思的是,选手们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还有了意外收获,寇利军发现,他每天的灯下苦读带动了女儿自觉学习,寇利军偷着乐的同时,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时间:10月14日——15日

地点:考场内外

转辙机考场内,选手、裁判、助考已经到位。9点,正式开考。

29岁的陈坤耀对考场并不陌生,这是他第三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这个从辋川深山里走出的小伙子,格外珍惜工作机会,在岗位上苦练技能不断提升。自2008年入职以来,他已历经2010年、2012年两次大赛,一次一个台阶,分别获取了中央企业岗位能手、通号集团岗位能手称号。这一次,他就是冲着第一名来的。临上考场前,他又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操作流程“写工艺流程,装接点座、接线,给固定板打孔……”

考试开始了,考场内,选手们紧张有序的忙绿着。考场外,各企业领队在大屏幕前观看选手的比赛实时视频,气氛一样的紧张。

看到有选手已经完成了固定板打孔,装配快结束时,陈坤耀一下紧张了起来,他放下装了一半的接点座,赶忙跑去打孔。由于平常训练的少,对设备不熟悉,总是找不正基准,打不准孔,他反复开机关机进行测量,耽搁了不少时间。打好孔后,陈坤耀开始配线、装固定板、继续装接点座。组装好后,小陈熟练的接上电压表、电流表、电秒表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可是动作杆未动,怎么回事?小陈脑袋“轰”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惊出一身冷汗,脑子过电一样回放工作程序……。小陈定了定神,抹去头上的汗,深吸一口气,眼睛死死的盯着仪器,突然脑中灵光闪现“电源线”。他将手探到箱内,果然,3根电源线调皮的露出头。动作杆通电后读出数据,顺利完成考试。

中午回到住处,选手们交流着比赛心得,大家都觉得对钳工设备不熟悉,在固定板打孔环节耽搁了时间。有过钳工经验的李志胜和刘长远现场讲授钳工方法。此次比赛,公司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选手们互通有无,对经验不保留,对技巧不遮掩,住处、餐桌、路上随处可见选手们探讨、请教的身影。

10月14日晚饭用餐还未结束,大家就讨论起第二天的继电器实操考试,有着丰富焊接经验的李根在餐桌旁拿着杯子碗筷模拟元器件,手把手教选手,“线绕个环,加大接触面,焊锡轻轻一抹就好了”。回到房间后,李根又细细指导,教到晚上12点。获得通号集团技术能手的李德海心存感激:“多亏李根及时指导,第二天考试的时候用上了,轻松过关。”

时间:2014年10月16日

地点: 2014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上

“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职业技能比赛,推动企业发展前进,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此次大赛历时6天,7家参赛单位从4000多名员工中层层选拔出120名选手参加4个工种的比赛,取得了交流技术、切磋技艺的效果,达到了展示能力、提升水平的目的。”国务院国资委群工局副局长郭保民的总结发言回荡在会场。

 “此次大赛共产生6名全国技术能手,12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7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其中,西信公司陈坤耀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寇利军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王挺、李德海获得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消息传来,会场传来持久热烈的掌声,公司参赛选手、专家裁判、领队激动的把手握在一起。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田海燕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来短信:“太好了,祝贺选手取得好成绩。”

时间:10月17日午后

地点:开往西安的列车上

返程列车上,大家不约而同的坐在一起总结经验,交流心得。

“公司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平台。领导对技能大赛很重视,为我们创造了条件,让专家给我们培训,还进行半脱产培训。这荣誉是在公司的支持下取得的,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的。感谢公司。”陈坤耀沉郁多天的脸色终于花开灿烂。

“多亏了丁召荣、邱红蕴、赵莉几位技术专家,给我们讲了很多理论、实作。”寇利军心怀感激。

“技能大赛促进了我们学原理,练技能,对产品服务工作帮助很大。”李德海总结着。

“公司送我们出去培训,从兄弟企业学到了很多,拓宽了思路,希望以后还有脱产学习的机会。”尽管没有取得名次,李根对公司送员工出去培训的举动还是感慨很多。

“这次准备不充分,现场应变能力欠缺,没考好。”赛前,李雪峰爱人住院手术,小伙子心事重重满心牵挂。

“回去后,大家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技能和工友们分享,营造学习氛围,不断壮大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刘长远提醒。

“希望公司对技师、高级技师有培养提升规划,把技师的后续培养和解决生产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能力。”陈坤耀思索了一会儿,又提出了建议。

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公司清醒的认识到:成绩不是成果,成绩不代表成就。市场是检验企业成败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的培养“高精尖绝”高技能人才,不断的推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勇立潮头,迈向世界一流铁路信号装备制造业行列。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牢记在了公司领导心间。公司领导决定,加强加快三支队伍建设,把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作为企业一项重要任务抓好。

职业技能大赛结束了,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征途开始了。我们一直在路上。

浏览次数:674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