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即将到来,又将有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同时,下一年度的人才储备工作也即将拉开帷幕。每次看到路外院校的简历,我都不禁想起自己当年的入行趣事。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名称,与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即将进行研制的设备名称非常接近,奇妙的缘分将我引入了铁路通信信号行业。
由于是军工院校出身,我既有跨入新行业的迷茫,也有对自身工作能力的忧虑。但是,当被问到,是要选择稳妥的既有维护项目,还是加入更具有挑战的创新项目时,年轻人特有的不服输地干劲,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如今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正是在这段项目经历中,我从最开始的只能承担局部的详细设计、源代码编制,到能够独立完成整体的方案架构设计,从单纯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到完成了国内首款铁路通信信号专用芯片,从完全不具备功能安全概念,到熟悉标准能够带队完成设备安全评估,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提升的同时,看到难题后的难题,顶峰后的顶峰,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三百六十行,每行每业都有独特的知识体系,无论哪一个行业,都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也都同样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当亲眼看到研制的信号设备部署到现场控制列车行进时,当触摸到取得的第一张海外认证证书原件时,当春节的深夜,我们通过了外方厂验与他们互祝新年快乐时,当透过手机看到了现场同事传回的海外开通仪式图片时,身为一个交通人的自豪与责任感越发充盈。当面对海外芯片“卡脖子”问题时,作为首批开展芯片自主化研究的铁路信号人,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通号投入人力、物力,开展这项短期内经济回报并不丰厚的工作的意义之重,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攻关克难、奉献青春的决心。
山高人为峰,海阔梦为舵。进入轨道交通行业的9年,中国铁路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化身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走向世界,而我也从一名初出校门的懵懂学子完成华丽蜕变,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在国家、行业、企业提供的广阔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绽放人生精彩。这些成绩的意义,不仅仅是帮我取得事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让我从内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无愧于接受过的培养和自己的青春时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人要“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新时代的今天,铁路青年正站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人生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需要我们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让收获与青春常伴,让收获为青春添彩,用青春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期盼,为实现轨道交通蓬勃发展,为实现建成交通强国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