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由研究设计院集团牵头,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轨道集团、成都交研院、成渝客专公司、通号城轨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等九家单位共同研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项目综合绩效评审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评审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了来自行业的7位权威技术专家、3位财务专家组成专家组,从项目目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成果水平、创新性、应用前景及示范推广情况、组织管理及人才培养情况、财务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绩效评审。项目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主要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刘岭从项目基本情况、实施及指标达成、研究成果及创新、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项目组织管理情况等方面作了全面而详细的汇报。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视频观看了项目成果现场展示,对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审查了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对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示范效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项目系统性强,领域宽,不仅对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其他不同交通类型协同机制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综合交通方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家认定项目面向区域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需要,以提高区域轨道交通总体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目标,提出了一套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理论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关键技术和装备,完成3处系统级应用示范,实现区域路网总体运输能力提升16.39%,应急响应与运维效率提升11.26%,即时信息服务的覆盖率达到92.3%的能力,在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组织、应急联动响应、全出行链一站式智能信息服务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是未来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项目首创的“多网-四域-多功能”协同运输理论体系能为该方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制的成套系统装备为各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提供应用支撑。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城市群的发展,系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自2017年立项以来,历经4年多时间,在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科技部总体专家组以及行业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中国通号及研究设计院集团领导高度重视,集中了通信信号设计院、通信信息研究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和基础装备技术研究院等部门的优势力量,形成强有力的项目团队,以党建引领保障业务,成立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克服疫情阻碍困难,攻克协同运输关键技术,创新研制成套系统装备;同时发挥各参研单位的优势,以及重庆轨道集团的示范支持,在重庆区域轨道交通实现了多制式协同运输指挥与应急联动等功能应用示范。项目成果支撑了重庆市郊铁路与地铁线路贯通运营,广州黄埔有轨电车与公交的联动、凤凰磁浮制与高铁的计划协同。
科研结题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项目组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理念,后续将以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专项试点、中城协双流制市域(郊)铁路与城市地铁贯通运营成套技术示范工程、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等为契机,继续深入完善,将理论、技术、装备更加广泛的推广运用于各城市群区域,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