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都市快轨(160-200km/h)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键技术研讨会在中国通号大厦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雄安集团指导,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主办。会议邀请国内行业诸位专家、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科研高校、设计院及技术装备研发企业的领导、嘉宾围绕规范中车辆、信号、运营组织等关键技术开展研讨。
会议伊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仲建华发表讲话。他表示,《都市快轨(160-200km/h)技术规范》的编制填补了160-200km/h都市快轨的标准空白,该规范的编制获得多方广泛的参与,提高了技术深度与广度。研讨会针对规范中车辆、信号、运营组织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度讨论,对在160km/h—200km/h运行速度下线网互联互通、灵活编组、客流预测及运营组织等技术条款的形成提供指导。该规范的编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标准的衔接与融合,为网络化运营、区域协同运输组织、基于客流特征统筹调度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后续工程应用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来自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北京城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等九家规范编制单位的专家,对“车辆、信号、运营组织”及“客流预测和运营组织”相关章节的编写思路及要点进行汇报。
大会邀请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日本中央复建工程咨询株式会社(视频参会)的特邀专家以及北京、重庆、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投资建设及地铁运营公司的嘉宾,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的轨道交通现状与发展,从技术发展趋势、运营组织、互联互通、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副总经理付刚对参会各方领导及专家莅临本次会议表达了感谢。并提到新技术的研究和技术装备的研发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各方的共同研究,从技术角度解决目前都市快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特别顾问赵鹏林及雄安轨道快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伍生龙对本次研讨会做出总结,肯定了参会单位为都市快轨(160-200km/h)技术规范研究做出的努力,同时也从客流预测、互联互通、车辆等方面对规范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快轨的建设需要考虑从经济角度需资源合理配置,从乘客出行角度需公共出行资源均等化。本规范的编制要着重体现出都市快轨与其他系统的包容性、兼容性、网络化,以及城市间资源共享的特点。
都市快轨建设是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统筹推动“四网融合”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次研讨会作为一次重要的都市快轨技术交流会,推进了《都市快轨(160-200km/h)技术规范》的编制进度,为保质保量完成技术规范编制的既定目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都市快轨技术规范的迫切需求、提升建设水平及相关人员设计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