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随着G9206次列车驶出郑州航空港站,标志着通号电气化局参建的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济郑高铁是河南省“米”字型高铁最后一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豫东北地区人民更是抱有热切期盼。
通号电气化局作为参建单位之一,主要负责承建卫辉南至濮阳东站间104.3公里线路通信信号工程以及郑州东站至卫辉南站间17463.1平方米“四电”用房及给排水等房建工程。
高度重视 科学组织
通号电气化局始终对济郑高铁工程建设高度重视,自2020年4月8日成立通信信号专业项目部后,便将其列为局重点督导项目,对项目部驻地选址、管理团队组建、技术骨干遴选、项目前期策划等一系列工作,都做出了详细部署安排。
项目部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掌握现场情况,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全线踏勘。此时,线路两旁还未铺设施工便道,作业人员往往要穿过庄稼、河流、拆迁的废墟走上几公里才能到达施工图上的标记点。济郑高铁全线除了站区,区间线路都是高架桥。待到桥梁铺架完成后,通信信号专业才进入到了实质性的作业阶段。
首件定标 严控质量
由于高铁施工标准高,各个专业在进入大规模施工作业前,都要通过“首件定标”的方式,邀请业主、监理、设计、运营等各个单位的专家,对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各个细节进行“会诊”,从而确定全线的施工标准。通号电气化局济郑项目部承担着全线区间信号设备安装的定标任务,接受各方面专家的检验。
同时,针对通信铁塔施工、室内机柜、室外道岔、融雪装置、各种设备配线等等,项目部都自发组织了一次内部定标,对所有的作业队、技术人员、劳务人员等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讲解和规定,确保全线施工标准规范统一。
追求卓越 精细管理
通号电气化局严格按照国铁集团、郑州局集团公司、河南城际铁路公司的统一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济郑高铁通信信号项目始终是通号电气化局标准化建设试点中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内部管理的要求,也是高铁项目建设的需求,更是创品牌、谋长远的追求。
标准化建设讲的是“内实外美”,济郑项目部的管理团队也是这样去做的。从开工至开通,期间所有内业资料分门别类、资料齐全、清晰明了;施工现场配线柜错落有致,走线横平竖直,弯折有序,标准化建设的成效不言自明。
精雕细琢 比学赶超
项目部清一色的“80后”“90后”,平均年龄不到28岁,大部分成员都是从各个项目部选拔而来,也有毛遂自荐而来。这样一支队伍激情活力有余,但在经历和经验上有所欠缺。在施工筹备阶段,项目管理团队便未雨绸缪,组织各个作业队开展技术比武,特别是针对配线、焊线等重点难点工艺上,实行“一对一导师带徒”模式,集中强化技能培训。
针对“防撞墙打孔”作业难点开展技术攻关,自主设计、焊接出一套打孔装置,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还针对电缆余留作业,制作出一套余留模具用于施工,增强了电缆余留美观度。
劳动竞赛 尽显风采
通信、信号两个专业在浚县、内黄、濮阳三个地区分别设置了3支作业队,由队长、技术员带领所属劳务队负责相应区间内的所有施工作业、协调配合等具体工作。
特别是2021年6月进入大干阶段后,项目部以“大干一百天、建功郑济线,献礼建党百年华诞”为主题,全员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月度为时间单位,各专业以作业队为主体,以静态验收时间节点为目标,实现施工月度计划和考核闭环,竞赛结果在项目部内公示。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个作业队保进度、争先进的主动性,不仅在项目部内形成了一股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更是在更多的项目部和员工中间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作用。
党建引领 人文关怀
施工期间,项目部党支部设置党建活动室,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并提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团员一把尖刀”的激励口号,确保关键时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部大力加强“三工”建设,创办工地书屋,定期组织读书交流分享,为员工搭建精神交流舞台;因地制宜举办篮球对抗赛等活动,通过竞技激发斗志,放松身心,凝聚合力;针对项目地点偏僻,施工周期长等因素,开辟职工菜园选取时令蔬菜供员工种植,保证新鲜蔬菜充足供应,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济郑高铁自2016年10月开工建设至今,承载着沿线两省人民的期盼,也饱含着成千上万建设者们的智慧汗水,通号电气化局作为诸多参建单位中的一员,为济郑高铁濮郑段的顺利开通运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每当看到一列列动车组奔驰在济郑高铁线路上,相信每一名通号人都会心生自豪、倍感骄傲,曾经的付出正在为中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