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徐客专已接近联调联试尾声,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负责郑徐客专通信信号施工的中国通号郑徐客专项目部也迎来收尾前的又一场硬仗——郑州东枢纽“互联互通”改造工程。
郑州东枢纽作为郑徐高铁、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万高铁、郑济高铁、郑开城际和郑机城际的交汇点,线路纵横交错,联锁关系异常复杂,且处于营业线施工,行车密集、改造施工变动频繁、安全压力大、天窗点申请不易,使其成为剩余施工任务中难度最大、最难啃的一块儿“硬骨头”。
此次郑州东枢纽“互联互通”改造工程包括软件换装试验;整合郑徐高铁、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开城际安全数据网从而实现网间的“互联互通”;升级改造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开城际行车调度指挥系统软硬件,实现调度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等一系列重、难点改造任务。由于施工方案涉及多条重要干线,车站站点多,系统复杂,环环紧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中国通号的施工人员时刻绷紧神经,与时间赛跑,合理安排各项施工环节,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郑州东枢纽是郑徐客专最后胜利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再接再厉,确保郑徐客专工程取得全面胜利。”中国通号郑徐客专项目部经理周洪军对参战员工下达了“攻坚令”。
既有线施工,考验的是实力。负责现场施工的中国通号郑徐客专项目部迅速出击,按照“提前预想,提前准备”的思路,抽调第一信号施工项目部的8名技术主管,40余名职工,组成“攻坚战队”。同时,中国通号郑徐客专指挥部积极与设计院、通号院、设备集成商、郑州电务处、郑州电务段等单位协调细化施工方案,优中选优,确保在天窗点内高效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信号电缆割接是此次郑州东枢纽改造的重头戏,128根电缆的割接任务,要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且技术人员操作空间有限,这无疑是巨大挑战。为打好这一硬仗,技术人员通过特殊标记的方法对电缆进行分类核查,他们一边配合电务试验,一边安排人员进行电缆核查,既要检查电缆分线柜的每一根电缆,又要核查室内外芯线,还要检查线束是否有误。在整个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完成找缆、去胶、导通、记录等一系列动作,过程繁琐枯燥,但稍不注意就会混乱或断线,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完成对每根芯线在机柜端子位置、用途的核查,就好比麻团里捋线头,工作量异常庞大。为此现场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每一个天窗点,分组出击,电缆核查工作稳步有序,为电缆割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兑现工期,信号施工项目部经理梁海建带队驻扎现场,每次天窗点他都提前到场,现场盯控,“细节决定安全,坚持决定质量”成了他的口头禅。他带领技术人员每天开工前研究最有效的施工方案,短暂休息后要进行技术交底会,天窗点结束马上召开总结短会,每天“三小会”似乎成了规律……
目前,中国通号郑徐客专项目部员工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全力以赴、高效优质地完成郑州东枢纽改造工程施工任务,为树通号品牌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