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东西观卧龙——沪昆高铁建设工地见闻之二十
雪峰山下隧道战(下)
本报沪昆报道组 特约记者田凤义
巍巍雪峰,群山连绵。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此英勇抗敌,绘就中华儿女波澜壮阔历史篇章;如今,高铁阔步,通达海内,通号尖兵沪昆高铁勇建奇功。雪峰山下,隧道深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
湖南怀化,素有“黔滇门户” 、“全楚咽喉”之称。由上海工程局济南分公司组建的沪昆高铁湖南段第四分部就列阵于此,承担中继9至湘黔省界信号、防灾系统工程的安装任务,管辖范围包括 280 公里线路,6 座车站,16个中继站,其中,仅隧道就占线路全长的70%以上。
近年来,经过京沪等多条高铁的历练,这支队伍屡建功勋。如今,在沪昆高铁建设中,他们又一次担任主攻。结合管段内隧道居多的实际,四分部依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实地勘察情况,精心设计了《雪峰山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对工期安排、施工组织、安全质量保证、应急预案等做了严密的部署。在大规模施工开始前,项目部就先后组织了9个批次,四百余人参加的专项培训,对隧道内人员组织、施工安装、安全把控进行了认真落实。他们还建立起了施工技术QQ群,分部管理和技术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可以随时方便快捷的通过手机对施工工艺和标准进行评议、统一和提高。
穿越雪峰山最为困难的一段当属第二作业队队长路则国的管段。他们负责的溆浦站及区间管段范围为49公里,其中47公里为隧道,相当于除站场外几乎全部为隧道段,长度超过11公里的雪峰山1号隧道就在这里——众多的隧道给材料搬运、人员组织和工程进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这是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头一次遇到这样的路段。 ”路则国坦言。
其实,他们的挑战还不止于此,连绵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作业人员从项目部驱车到最近的隧道口就需要绕行两个半小时,最远的则需要近五个小时;多雨的湘西更使道路泥泞不堪。 “上山爬不动,下山刹不住。 ”四分部副经理王式磊如此形容汽车翻越雪峰山时的惊险。
然而,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从去年的接口调查开始,他们就对现场情况和施工线路进行了详尽的摸底。对现场接口问题逐一登记,尤其对去往每一个隧道口的交通路线做出了标注。 “在我们的前期调查和施工中,由于下雨天多,磕磕绊绊是常有的事。 ”路则国挽起裤管,露出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疤痕, “这些都是小伤,当时也顾不上流血就匆匆赶路了。 ”
隧道内,由于空气不流动,悬浮的灰尘颗粒布满洞内。为了节省时间,确保施工进度,作业队往往一头扎进隧道后干脆一直干到另一头。隧道内阴冷潮湿,但干起活来,大伙热情高涨,汗流浃背。从隧道里钻出来,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都是灰头土脸。
湘西地区多雨,夏季一周约有 6天是雨天,而隧道段恰好可以避开雨天和夜晚对施工的影响。夜晚的深山静谧安详,只有倏忽的鸟鸣声,微风过处,深夜山风的寒冷刺入骨髓。然而在雪峰山隧道内却是另一片火热的施工场景:站前单位各式机械设备正在整治隧道内壁,机器轰鸣;而我们的多个分队正借着灯光敷缆、打眼、安装设备,热火朝天。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他们在较长的隧道内一般采取由隧道两头向隧道中间整体推进原则,各专业采取平行与交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施工作业内容不同,采取专业施工,流水作业的方式,设置了电缆敷设组、箱盒安装组、轨旁调谐设备安装组、钢轨钻孔组、应答器安装组、扼流变及标志牌安装组、设备单项调试组等7个班组快速推进。
由于山路众多,往返施工现场动辄耗费三四个小时,压缩了每天的宝贵施工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发明了适合工地的快餐汉堡,由北方人喜欢的烙饼中间切开后,辅之以当日烹制的蔬菜、咸菜和鸡蛋。早晨出工时,大伙的工具袋里除了图纸、工具,还有一份别致的快餐汉堡。中午就着山泉水,啃上自制的汉堡,他们就省去了往返项目部的时间,以便集中精力加快工程进度。
在施工最为紧张的雪峰山3号隧道,4月5日,站前单位通知一周后要对隧道封洞20天。这就意味着在封洞前,要把所有材料和设备全部运进隧道。各施工作业队迅速集结,项目部吹响向雪峰山 3 号隧道进发的集结号。为了提高搬运效率,他们专门发明了适合隧道内运输的平板车,车身长4米,利用4个轮子行走在两条轨道的中间,既不侵限,也跨过了两条轨道中间的暗沟。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4月10日,项目部仅用5天的时间就把100盘电缆、200余个箱盒、500多个电容和300余副支架全部运进隧道,保证了后续施工安装的顺利进行。
南方山区多蛇,而且多带有剧毒。六个作业队建点驻扎后,四分部除了统一配发了防暑降温用品和医药箱外,还专门购置了蛇药以备不时之需。在通往施工现场的路旁,作业队员时而可以发现颜色艳丽、动作快捷的蛇倏忽而过。一次在怀化站,一位不明就里的作业队员被草丛边一条银环蛇所吸引,出于好奇,正要上前抓起来看个究竟,幸好被路过的分部副经理王式磊一把拉住。鉴于此,在分部范围内,他们还对应对毒蛇进行了专项的安全教育。
项目部选址在一个叫坪西村的小村庄,租住在老乡家里,这支文明之师得到了当地的肯定和赞誉。当了解到项目部需要大片空地存放电缆时,当地村支书主动出面协调,在地无三尺平的村落里专门为项目部免费腾出了一片平整的土地。时间长了,项目部与当地村民也结成了很好的友谊。在施工热火朝天的5月份,济南分公司抽调多路兵马支援沪昆高铁建设,刚刚做完手术的上海工程局集团信号处处长刘俊国也加入了这支队伍,负责专门盯控溆浦站。房东注意到项目部住宿紧张,就专门把儿子的婚房收拾出来让刘俊国住了进去。当地盛产杨梅,房东每次采摘都要先送一篮到项目部给大伙尝鲜,自己做的特色熏肉和腊肉也慷慨地分享;而项目部则拿出山东人擅长的馒头和大饼,施工车辆外出时也顺道捎带孩子上学或帮驻地村民带来各种生活必需品。
怀化南站技术骨干张银旺,是兰州铁道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今年初,来到怀化后就全身心扑在了怀化站,一直没时间回家。他的女友小马暑假辗转到怀化看望他,不巧赶上了铁路塌方被困在200公里外秀山站,项目部领导得知后,立即派车赶到秀山才把她接了过来。到了项目部后,张银旺去信号楼,小马就默默地跟着;张银旺在机械室忙碌得顾不上跟她说一句话,她就挨着机械室的门默默地等上一整天,不时为满头大汗的男友递上一杯水。
调度董和涛的爱人在山东泰安老家生孩子,正值施工最为紧张的时期,项目部领导特批他回家,小董在赶回家的路上就得到了儿子出生的喜讯。但是回到家后,董和涛也没多呆几天,很快就返回了项目部。第一作业队总工张利红调到沪昆高铁时,自己的妻子刚怀孕,由于工期紧张,作为总工的他每天要给作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实在离不开,怀孕的妻子就只身来到工地看望他。
共同的付出换来的应有的回报。四分部全体员工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工作量,确保沪昆高铁湖南段按期交付验收,并进入联调联试。8月9日,怀化电务段段长刘玉龙组织怀化电务段全体中层干部到怀化南站观摩学习,看到由通号员工负责施工的站内和信号机械室,刘段长当场强调: “以后怀化电务段内的高铁施工和验收,这里就是样板站! ”
随着沪昆高铁湖南段联调联试的顺利进行,一向交通不便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即将喜迎首条高铁。攻坚克难,守正出奇的通号员工在这里的每一处桥梁、隧道和站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建设者之歌。

检查隧道内方向盒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