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岁月如歌,高低起伏尽是悦耳动听的旋律,纵然有悲伤,那也是丝丝入耳,体会绵长。但在我的心目中,岁月就像是跃动的脉搏,在生命延续的血液中,点点滴滴,滋润我心。
童年记忆中,我和姐姐常依偎在奶奶身旁,奶奶口中那段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往昔,是我此生都需要小心珍藏的财富。
奶奶是个富家小姐,有着一双比作三寸金莲的小脚。爷爷家祖祖辈辈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在当时当地也算是吃穿不愁。爷爷从小就受家庭环境熏陶,虽没能考取功名,但小小年纪就打得一手好算盘,十来岁就接替了曾祖父的生意。原本美满的幸福生活,却被日本侵华战争彻底搅碎了,家里生意做不了,一家人的生计没有着落,爷爷当时头脑一热,就参军抗日去了,枪林弹雨中爷爷虽侥幸保住了命,但受伤退出战斗后却不幸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从此一病不起,在爸爸刚满两岁的那年与世长辞。
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奶奶在跟我们讲这段往事的时候,她的眼睛里虽有泪光闪烁,但始终保持微笑。爷爷去世的时候,奶奶也就刚过四十,村里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害怕年幼的爸爸受苦,就算守寡,也决心独自一人将爸爸拉扯长大。说起爷爷的时候,老人家底气十足,那充满了自豪与爱慕的眼神,在那一瞬间就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奶奶用她青筋暴跳微微颤抖的手,慈爱的抚摸我的头,说爷爷虽然走得早,但是她一点都不埋怨他,爷爷扛过枪杆子,是个充满正义、有大爱的人,值得她一生敬重。
生活虽然苦难,但是奶奶并不妥协。她说爸爸小时候还算听话,但也有调皮跟别的小孩打架的时候,她总是在教育完爸爸之后,亲自上门去道歉,她告诉我们,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得饶人处且饶人,遇事先要检讨自己的错误,即使看到了别人的丑恶,也不要急于揭穿,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这层皮,一旦撕开,露出来的就是狰狞和牙齿。她说一个女人带小孩不容易,只要自己儿子不受欺负,她受点委屈又何妨,遇到事让让就过去了,没什么比儿子平安更重要。在奶奶心里,只要她把爸爸拉扯长大,就是对爷爷最好的付出。她说感谢自己当初的隐忍和坚持,不光儿子平安长大,现在还有了我和姐姐这么可爱的孙子辈儿陪伴她,这些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常常让她兴奋得在生火做饭时都会不自觉的哼出小曲儿。
人的一生中总要遭遇困境,在当时或许让人难以接受,但是过后会突然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发现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爸爸打小就生活在没有父亲庇护,家庭劳动力匮乏的环境里。爸爸说,他永远都忘不了跟奶奶相依为命的日子,家里一年才分得几斤油,他最爱吃奶奶炒的油炒饭,可一年也难得吃上几次,每次奶奶炒完之后,都是眼巴巴的看着他吃完,才把碗拿到锅台边,倒点热水进去晃荡几下,把所谓带着油的水喝了。他说,渐渐懂事之后,他开始在意这些生活的小细节,他不敢当着奶奶的面表露情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偷偷掉眼泪。可是哭过之后,要学会面对并接受现实,既然已成事实,只有奋力拼搏,去过好未来。他将这些心灵的“柔软”都化为奋斗的盔甲,早早的就辍学加入了劳动生产大军,每天不等鸡鸣就要起床去割草、养猪、种地……尽管如此,爸爸从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哪怕自己吃了亏,他也呵呵一乐,不与别人争论;他还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邻里乡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在油作坊里帮忙时学会了榨油,在烙饼铺子里帮忙时学会了烙饼……
泰戈尔曾说过:你今天所受的苦,吃过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如同金甲护身的爸爸,一路勇往直前,凭着自强自立、踏实勤奋、乐于助人,深得邻里乡亲的喜爱,也得到了外公一家的认可,将最疼爱的掌上明珠——我的妈妈嫁给了他。爸爸到现在都跟我们开玩笑,说当时自己年龄大,跟外公家的条件也悬殊很大,能娶到妈妈要么是祖上冒青烟儿,要么是自己脸皮厚死缠烂打的结果,不然真可能要做一辈子单身汉。他借此告诫我们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踏踏实实,不要这山望见那山高。其实我们更明白,哪有什么祖上冒烟的说法,不过是爸爸不被生活打败,不忘初心,用努力和坚持,一步步将差距的鸿沟填满消平,才收获了幸福人生。
妈妈嫁进来之后,三年的时间里相继有了姐姐和我,她不光要跟着爸爸在地里劳作,还要帮着奶奶操持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妈妈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字,但她勤劳又善良,记忆里都是她扎着两条粗辫,一大清早起床喂养鸡鸭的样子。小时候跟姐姐不懂事,问妈妈,家里这么穷,为什么还愿意嫁给爸爸?妈妈爽朗一笑,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说道,天总是会晴的,只要自己踏实肯干,熬过这段最艰难的岁月,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她说她心疼爸爸,佩服奶奶,这样的家庭虽然辛苦些,但是活得真实。妈妈不会讲大道理,只是用实际行动感召着我们。奶奶年老卧床不起后,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天天给奶奶端茶倒水,洗碗送饭,甚至还抱起奶奶把屎把尿。奶奶爱干净,给奶奶擦洗身体,成了她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活到了90高龄。妈妈的孝悌善举,成了村里人人传唱的典型,被评为了“孝媳”,永远铭刻进了族谱里。
我就是在这样质朴平凡的家庭里孕育长大,背后是父母殷切的眉眼,前面是憧憬的曙光。我庆幸自己是生长在了那样的家庭,我看到过奶奶不惧风雪,拄着拐杖在村口迎接我们回家时的样子;我看到过爸爸被重物压弯了脊背,但眉宇间依然坚韧不屈的样子;我看到过妈妈笑意盈盈,搀扶着奶奶在院子里沐着阳光浴,闲话桑麻的样子;我也看到过姐姐在昏黄的灯光下,刻苦学习到深夜的情景……这些零碎的片段,充实了我整段童年记忆。
如今,奶奶已经长辞于世,父母也不再因为生计早出晚归,村子随着日月更替旧貌换上新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和姐姐也都结婚生子,走上了工作岗位。只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也模糊不了那些历历在目的家庭往事,时光的累积让这些情愫在血液中滋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古语有云: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我要把这些事讲给我的孩子听,复习以往那些难忘的事,整旧如新,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