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80后,我们的青春不留白

发布时间:2016-06-24 作者:高苍健、王平 来源:第五项目部 字号:

“中国在美国加州修高铁了!”这条劲爆新闻,一下子在全国炸开了锅。还有中国全面开建印尼万隆高铁项目等等。

令我无比骄傲的是,建设诸如这些国外的高铁项目,我们中国通号是重要一员。

作为铁路一线的年轻建设者,我们感到分外自豪,因为作为80后的通号人在建设国家高铁客专的事业中,有着我们的担当,我们这些80后,成了建设中国高铁的中坚力量。

比如说我吧,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通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这个单位,干过向莆、参建过武黄、奋战过贵广、鏖战过津保,而今又转战武九,从一名信号工,到项目部管理人员,到OPM管理人员,发挥的光和热越来越大。

2016年初,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这种精神,我们80后又是怎样传承的呢?

“工匠精神”,是指在平凡的岗位上,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匠心筑梦,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们单位就有一批这样的“工匠”,虽然他们从事的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等工种不同,老、中、青,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技能高超、爱岗敬业!

80后的张建利就是这批能工巧匠的典型人物之一。第一,由他全程参与打造的宝兰客专,“整建制”“全套化”的信号中继站1:1“模拟工厂”,既工艺亮点突出,得到了兰州铁路局高度评价,又有效解决了站前进度缓慢,制约信号专业施工受阻的难题;第二,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会上,中国通号向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展示了通号工匠技艺,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是张建利等8名80后,他们日夜兼程一个星期,芯线,一根一根地耐心捋;线把,一个一个地用心绑,才得以让通号工艺,在展会上惊艳全场。

一代一代的通号人牺牲小家,成就通号大家,铸就走向世界的中国通号“工匠精神”之魂。

向我们的工匠前辈们致敬吧,青春是我们最大的筹码,80后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将中国通号“工匠精神”传承好,挥洒出我们的青春之光,爆发出我们的青春之热。

80后,我们的青春不要留白,准备走向明天!

浏览次数:18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