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上下午的上班时间,焦缆公司的大门口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自觉间隔1米以上,主动报名字,伸手腕,测体温,“体温正常,可以进入”、“注意防护,千万不能大意”无论是职工,还是戴着红袖套的值班防控疫情人员,大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话,谁都没有觉得厌烦,大家明白这样做既是保护他人,也是在保护自己。当你从公司的大门口路过,在那群戴着红袖套的人群一眼就能看到她,也许不是因为她胖才显得那么出众,而是……她是唯一的女性;她也是唯一一位非党内人士,她就是焦缆公司信号电缆车间——李爱琴。
疫情防控十万火急,面对充满极端复杂性的艰难选择,她没有给自己按下“停止键”,没有像防火、防盗一样去防备身边的人。复工的第一天,一种责任感驱使着她主动请缨担当车间的疫情防控员。每天早上7:30伴随着 “寒冷”与可能会出现的“新冠肺炎病毒”准时来到公司大门口,认认真真的给每一位复工的信缆车间人员测量体温,并做好体温记录。春寒料峭,半小时执勤,冻的手脚冰凉,体温计也时常闹罢工(室温低于十度,无法工作),为了确保温度测量准确,不用的间隙,她就赶紧把体温计搂在怀里。现在使用的体温计是手持的,面对面的接触是无法避免的,为了让每一位复工人员能够安心,口罩、一次性手套、眼镜、帽子成了她每天上岗前的必备。为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每次在体温计使用前、使用后她都及时消毒,给大家应有的尊重。
坚守是义务,坚守也是责任。既是对企业复工生产的责任,也是对每位复工者的责任,对复工者家庭的责任。为了这份坚守与责任,每天及时领取公司配备的防疫物资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点收、确认、检查、确保口罩发到每一位复工人员,每一道程序都必不可少。为了让“消毒工作”无处不在,也为了消除复工人员回家之后的心理负担,公司给每位职工们配备了消毒小喷瓶,她主动学习消毒剂配比方法,并将配比好的消毒液灌装好,便于职工们能够随时取用,让每一位复工人员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正值生产任务重,她考虑到需要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多,仓库人来人往,每天都会对仓库进行一次消毒,努力做到:不让每一位复工者在空气中“裸奔”。
闫科,也是一名信号电缆车间疫情防控小组的一员,积极参与车间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复工前,他从年初二开始,每天坚持中午12点前统计信号电缆141名职工的体温,对每位员工的行程、是否接触过疫区人员、返焦人员的自我隔离时间等情况认真做好排查,详细记录。复工后,每天检查防控点的消毒液、酒精喷瓶、酒精棉球和洗手液,是否充足;车间现场清理是否及时;员工佩戴口罩是否规范;员工是否有聚集现象……都成了他早来晚走的理由。有时候车间巡检行程多达十公里,每次巡检发现问题的时候,他及时拍照上传工作群,督促各值班主任尽快消除隐患,将疫情传播风险降为零,给复工员工创造了一个安全、整洁、放心的工作环境。
每个人都是为了生计而努力的平凡者,正因为对生活充满希望,危难来临之时,才有了像李爱琴、闫科这样的勇士,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同的岗位涌现出无数的勇士。防控的号角仍在吹响,我们要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一定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我们也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