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维保“通号蓝” 增色多彩春城——记中国通号上海工程局维保分公司昆明项目部

发布时间:2016-11-22 作者:吴小东 来源:党委宣传部 字号:

10月的昆明,蓝得纯净的天空,悬浮着厚薄不一,形态各异的白云,在雾霾严重的季节,北方已经很难看到如此清澈的天空了。自然,这也得益于云南的高原地势,站在高原之上,离天空近了,更容易将她的美和可爱看得真切。在清澈如镜般的蓝天下,在昆明城最南端的呈贡,我离常驻昆明的通号维保人也近了。

“我们是2013年开始承担昆明地铁1、2号线首期信号维保业务的。”听现场项目部经理魏述玉讲述上海工程局维保分公司昆明项目部的历史,我对这支常驻昆明的通号维保队伍的认知,从冷冰冰的调表数据变成了有温度的故事。

2012年底,魏述玉等人赴昆明招标。当时,昆明地铁对通号人并不陌生,1、2号线首期工程以及6号线一期通信系统均是中国通号上海工程局成都分公司建设的。参建昆明地铁的优势,为通号维保业务进入昆明市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过,昆明地铁维护是云南地铁维保的第一个市场,也是最大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光是标书,我们就前前后后做了四版,做到尽善尽美。”魏述玉说。

得之不易,倍加珍惜,维保分公司和项目部下定决心,从培养队伍入手,力求在昆明维保市场站稳脚跟。“人,最关键的是人。”采访中,现场项目部经理魏述玉、副经理石长林、总工赵艳林都多次强调这一点。

昆明地铁1号线大学城南站,值班人员进行日常设备巡检

养兵千日,从进入昆明地铁维保市场至今,一千三百多天里,项目部的培训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我们几乎是一年365天,天天都有培训。”赵艳林说。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每周四、周五是例行的集中培训,凡是未出工的员工必须参加。每周,只要时间、场地允许,项目部还会组织员工去昆明地铁信号中心培训基地进行实操培训,至少两次。每次天窗点养护任务结束后,项目部要求班组借助现场设备,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故障处理的实战演练。每个班组如果遇到新的故障,第二天必须由故障处理人员向班组成员讲授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刚到昆明,我们招的大专生都是新人。信号工作,专业性强,学生们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现场需要的基础知识。居然看见变压器都叫铁疙瘩。”魏述玉说完,大家都笑了。面对这样的人员队伍,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一开始的培训,100多人,4个轨旁班组,3个车载班组,由魏述玉、赵艳林、石长林轮流做老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继电器是什么,信号机啥样,道岔结构是怎样的,设备上哪些按钮能按哪些不能按,图纸怎么看……“大家出工的时间不一样,每次听课的人不一样,就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我们讲了一个月,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能学到、学会。”赵艳林说。后来,这个方法成了培训的定制。一项培训内容,在一个月内必须实现全员覆盖。

高密度的培训,成效显著。员工们从一开始的安全规范、操作流程一无所知,到现在每一项操作都遵守标准;从一开始只敢给设备擦油,到现在能把故障分析报告写得条理清晰,井井有条;从一开始看不懂图纸,到现在仅凭图纸和描述就能指导现场处理好故障。“我们有一个叫高楠的小伙子,有一次现场打电话报告说有个故障始终找不出原因,我还没听清楚,他在旁边,图纸一拿,两分钟就给解决了。”魏述玉说。要知道,3年前,魏经理每天都会担心现场解决不了问题,也担心现场出问题。现在,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可以自豪地宣布,每年一次的昆明地铁公司技能比武中,维保昆明项目部始终名列前茅,队伍素质绝对过硬。石长林说:“2015年的时候,车载班组理论、实作的第1名,轨旁实作的前五名都是我们的人。”队伍形成战斗力后,培训课的形式也有了变化,魏述玉等人退居幕后,把培训放手交给员工自己,所有人都会成为老师。项目部提前一周通知要讲课的员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备课,寓学于教,不但提高讲课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也促进员工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推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队伍带出来了,维护质量就有了根本保障。采访期间,随机探访了昆明1号线大学城南站、大梨园车辆段以及尚在建设中的昆明南站。每一处的信号机房都清爽整洁;每一处信号值班室内的设备都标识分明,分类摆放,整齐划一;每一处的值班员工都按照制度规范值守岗位,对每一位进入机房的外来人员都要求登记来访姓名和进出时间,即便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也都要求登记。处处都体现出了通号人的规范严谨,一丝不苟。赵艳林告诉笔者,项目部要求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而且所有标准都高于昆明地铁公司的要求。“单说昆明南站吧,因为还在建设当中,我们接手的时候,室内环境很差,员工们搞卫生,地板都是趴在地上一厘米一厘米擦的。”魏述玉道出了机房整洁的原因,所有员工在每一处细节上都力求做到极致。

设备摆放整齐,标志分明

不仅如此,维保昆明项目部还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协助昆明地铁公司为信号中心编制了简明作业指导书,为地铁司机编制车辆操作规范,服务周到,与昆明地铁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昆明1号线支线4个站即将开通运营,6月份至今一直在进行全线贯通跑图、系统升级调试等工作,维保昆明项目部主动参与,提前介入,协助业主进行信号设备的检查、整改、验收,空载试运营期间派专人全程跟车,随时处理故障,既帮助业主解决问题,也为今后的维护工作做准备。魏述玉说:“这期间我们不仅将道岔、继电器等室内外设备的情况摸清,而且向地铁公司出具了相关问题整改报告和设备情况明细表,把工作做在前面,也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维护质量高,服务周到全面,是维保昆明项目部能持续签订合同、扩大维护范围的根本原因所在。2013年至今,共签订合同三次,维护范围也增加了即将开通的1号线支线的4个站,共维护36个车站,2个车辆段,1座停车场,里程达52.6公里。合同开始至今,维护线路未发生因设备故障影响运营事故,未发生合同考核扣罚事项,未发生人员安全事故,业主满意度100%,进入昆明地铁市场伊始的2013年便获得了昆明地铁优秀维保单位称号,通号维保品牌,在昆明地铁市场立住了。

项目部驻地会议室一角,安全生产标识牌上写着自2013年3月20日实现安全生产1316天(拍摄日期为2016年10月26日)

创通号品牌,展通号风采,还体现在昆明项目部维保人的诸多生活细节中。今年7月份在呈贡租下新办公楼后,项目部及时按照公司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了布置,从每一楼层的企业文化标语牌,到员工宿舍内的生活准则,处处都显出“通号蓝”的魅力,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员工们的被罩和床单都绣着“CRSC”。标识虽小,不容轻视。由于昆明地铁公司要求,所有地铁工作人员必须统一服装,员工们不能穿通号的工装,但昆明项目部还是请地铁公司在通号员工工作服右胸处绣上了“CRSC”,和地铁公司标志对称。魏述玉说:“我们是通号人,绣上CRSC,既时刻提醒大家遵守通号的规矩标准,加个‘紧箍咒’,也是展现通号形象的一种方法。”

重视通号企业形象,愿意亮出通号人的身份,是通号人的自信,在美丽的云岭大地,通号人参建了昆明地铁1、2、3、6号线(在建的3号线,由上海工程局成都分公司承建PIS、AFC、综合监控系统),通号旗下卡斯柯为昆明地铁提供信号系统和关键设备,通号维保人还将继续守护昆明地铁1、2号线及1号线支线至2018年,可以说,通号蓝已融入多彩春城,并将持续助力昆明的建设发展,为云南的发展贡献力量。(吴小东)

 

浏览次数:1445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