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市遭受了严重的暴雨灾害。驻守北京地铁建设和运维一线的通号上海公司第三分公司、新海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认真做好抢险预案,全力保障承担通信系统运维任务的北京1、2号线的安全运营,以及在建的4号线二期、6号、9号、13号、14号线等线路的施工安全。
8月8日,继台风“苏拉”、“达维”之后,“海葵”又强势来袭,导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出现了8-10级大风以及特大暴雨。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预警的同时,在江浙沪地区实施相关工程项目的上海公司第一分公司、第六分公司、第十分公司、新海信通技术有限公司,紧急启动一级响应应急预案,多举措全面抗击台风,确保承建项目的安全。
北京暴雨期间,两家单位紧急组织各项目部技术骨干奔赴各条线路现场和关键站点做好安全值守、巡视工作,当日各线路未发生安全故障。暴雨过后,7月22日各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对各条运营线路进行逐站检查,并与现场运营人员进行情况调查,确保项目在线设备的运营安全。针对在建项目的设备,召集设备供货商进行逐站检查和加电工作,确保各子系统的调试工作。在检查中,发现1号线万寿路站民用机房、6号线金台路站通信机房发生了轻微的进水情况。为此第三分公司1、2号线运维项目部和新海信通北京6号线系统集成项目部立即派出员工开展排水工作,对渗漏墙面做好防水处理,封堵渗漏点,再次监测设备和线缆的运行质量,确保了机房的安全。在针对所有线路设备的检查中,未发现设备损坏的情况,各项目部将现场调查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给业主及监理。
在暴雨之前,第三分公司和新海信通根据北京夏季多雨的情况以及以往抢险救灾的经验,在6月初组织对所有建设和运营项目部的线路、机房进行全面的大检查,针对地铁防洪、防渗漏、防漏电等制订了详细的应急预案。6月15日,第三分公司根据建设项目、运维项目的不同特点组织了两次应急抢险演练。在7月初还根据项目实施要求进一步充实了机具、线缆等材料,及时与设备供货商等确认了设备备品和紧急维修渠道,制订了项目人员值班计划,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24小时待命,做到了准备充分、保障有力。
负责上海地铁有关线路运维任务的第十分公司是此次抗击台风的重中之重。运维项目部根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维护保障中心的统一安排,对所有高架及地面车站的防汛防台措施及通号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大检查,特别对所有高架及地面车站的重点车站进行抽查。分公司和运维项目部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措施,所有员工24小时轮流值班,并积极与各线路维护部加强协同协作,形成上下同心、齐心合力,抗击“海葵”。分公司和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对可能受“海葵”影响较大的线路进行了重点排查,查看通信设施设备情况以及机房的渗漏处置情况。
根据台风的特点,运维项目部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一是对各个高架车站和地面车站进行全面检查和跟踪,特别是对各高架区间段的设施设备的稳固,对易受强台风影响的的站台设施(如PIS屏、摄像机等)进行加固或拆除,确保安全。二是所有维护班组立即停止所有登高维修作业,对已经造成高空坠落的设施,及时予以清除并移至安全位置,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三是台风减弱时,运营时段提高对线路机房,特别是站台设备的巡检频次,运营结束后,利用抢修作业点,对高架和地面区间设备进行复查及排险。四是专门组织人员登乘巡道车(首班车之前发出),检查通信线路设施情况。五是对各通信和民用机房有渗漏情况的,除及时上报给工务部门要求加固外,项目部组织抢修人员临时堵塞缺口,防止雨水倒灌到机房。六是针对管辖车站机房数量多的特点,项目部除组织抢险队伍,又及时从各班组抽调骨干加入到抢险队伍,一旦发生险情立即投入抢险并根据各条线路实际情况配齐相关的应急抢险器材,全面应对强台风“海葵”。
此外,在江浙地区负责有关项目实施的第一、第六分公司和新海信通公司,各单位根据一级响应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小组,按照预案,落实好应急抢险的车辆、麻袋、雨布、抽水泵、应急灯等物资;制定并上报值班计划表,现场安排专人值班,对有可能进水有隐患的部位加强巡检,确保通信畅通。
各分公司组织项目部对驻地和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检查:一是对门窗进行全面检查,有无破损、是否牢固,对底层仓库内的贵重物品全部放置于高处,防止进水造成损失;二是对施工现场已经安装好的管线和设备进行检查,所有设备和管线安装牢固,没有安全隐患,情况良好。
在本次台风影响较大的杭州,第一分公司杭州地铁项目部对已安装好的设备,尤其是出入口设备一律停电,并按照杭州地铁公司要求,8月8日全体停止施工一天,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在项目部驻地待命。
经过细致部署和全力应对,上海公司确保了目前在建和运维的各个工程项目在台风期间未发生任何风险事故。台风过后,各单位也组织人员及时进行巡查,积极配合业主做好防护,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