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第十分公司负责实施的山西省合资铁路运输调度协调中心运调系统搬迁工程成功完成了大小18次割接,搬迁工程成功完成了主体割接。此次割接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太原局管内各条线路的运输调度效率,同时也创造了我公司既有线大容量枢纽改造升级项目的施工记录,充分证明了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的项目实施实力。
在最关键的9月7日割接中,太原局管内所有线路的GSM-R有线和无线网络、可控列尾系统、CTC无线调度系统、接车进路等系统全面停用,此
次割接如若延迟,货运、客运直接损失将以亿计。对此,项目部上下丝毫不敢懈怠,做好充分准备,与业主方、设备厂方通力合作,以精湛的技艺在清晨6时圆满完成割接,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十分钟。
此次搬迁改造工程涉及太原铁路局管内大秦、北同蒲、迁曹、云岗、塔山支线、古大联络、京包(孤山-堡子湾)、太中银(太原局管内)、石太客专(太原局管内)等几乎所有的运营线路,搬迁内容包括了网管中心(太东传输室)、G网中心(涉及大秦线A、B网及其支线基站环;太中银的基站环)、信号机房(CTC机房、微机监测、TDCS机房)、调度工区(涉及前台电缆割接),外线光电缆的敷设与割接、铁通业务的割接与倒接等众多内容,是铁道部首次大规模的机房搬迁与升级改造。由于牵涉到整个太原局内既有客货运输网络(特别是运煤通道),该项目的技术难度与安全要求为历年来之最。
负责此次改造任务的第十分公司参与了京沪、沪宁、沪杭交汇的虹桥枢纽项目的施工,拥有十多年的轨道交通既有线运营维护和技术改造经验。虽然如此,上海公司和第十分公司仍旧丝毫不敢懈怠。参战团队不仅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重要意义有着充分认识,同时更在人员、技术、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好了保证。
6月下旬,项目部正式在太原设点,并与业主方协调工程细节,重点研究项目的技术特点,并汇总业主的各项要求;7月上旬,项目总指挥、项目经理带领精兵强将正式进场,从搬迁方案的讨论、研定,到机房平面布置、线槽走向、用户电路的整理,逐项探讨,明确落实搬迁和升级方案。7月下旬,在对所有系统电路及用户调查核实后,项目部先行完成所有设备底座线槽的安装,完成外线光电缆敷设成端,完成G网中心设备配线与测试;8月初,由各个项目部抽调过来的精干力量全面投入到施工之中。
综合枢纽项目历来是难啃的硬骨头,项目部上下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攻坚准备。每日出工前,各个岗位和工序的员工已然对当日的进度要求了然于胸;夜晚归来,不论多晚,都会在交班会上认真研讨当日存在的问题,并一一阐述解决,绝不给后日的工作带来丝毫隐患。运营线施工的安全质量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项目部分别设置专职安全员和质量员,以精湛的施工工艺确保质量,以精细的管控保障安全。
截止至9月中旬,项目部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机柜底座安装384个,机柜安装300多个,线槽安装2038米,布放电缆4845米,布放光缆15140米,布放2M线53156米,制作2M成端34688个,音频成端14850回线等工作量。特别在线缆成端等通号人最引以为豪的施工工艺方面,5万多米的室内线缆布放以及三万多个2M头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上海通号的工法技艺,赢得了业主的交口称赞。进行现场制作的师傅们由于高强度作业,以至于吃饭时手还在下意识地颤抖。
超大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吓退通号人,反而让每一位参战员工视压力为动力,在施工中创先争优,涌现出一批感人事迹:总指挥陈强是第十分公司的副总经理,也是太原项目部年岁最长的老职工,在大运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带领着项目部职工搬运重达六七十斤一节的走线槽,两个小时内一口气竟搬运了三百多节。副总工程师叶文龙身兼质量员,不光在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工艺质量上更是精益求精,现场多数的员工是他的徒弟,有些更是边教边做,每当徒弟们遇到难关时,他便第一时间赶到,不厌其烦的亲自示范严格监督,直到徒弟将难关攻克为止,因此,他的嗓子一直处于沙哑状态。从割接以来,太原项目部几位项目工程师吴忠洲、杨树森、朱易所承受的压力最为明显。因为割接要点多为夜半凌晨,白天干完活,晚上还要全力配合业主割接,睡眠无法保证,甚至有次连续工作三十几个小时,间隙见缝插针休息,仅仅只是躺在机房的地板上凑合着闭目养神一会,又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这支年轻的队伍中,还有几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来太原前,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任何工程的洗礼。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没有任何抱怨,都将这次工程实践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师父们的施工工艺,更学习通号前辈的那股子精气神。他们纷纷表示:“这一项大工程的实战学习,比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更加生动直观,更有收获,这一个月的锻炼非常值得。”
目前,该项工程已进入尾声。项目部将再接再厉,更加谨慎地完成后续的各项工作,确保搬迁工程的质量安全,确保营业线路的运营安全,为太原局新调度中心的成功启用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