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电缆集团焦缆公司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探寻产品生产过程优化“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12-15 作者: 来源: 字号:

焦缆公司落实《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赵永辉创新工作室”队伍力量、工作场所和试验设备等软硬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旨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探寻生产工艺优化“新路径”。

“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涵盖工艺技术、设备保障、生产操作等各类型骨干,工作室成立以来,团队成员重点围绕企业信号电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铝护套无精切焊接技术研究》。“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铝护套模具进行改进,增加工装、固化操作手法,制定了铝带接续规范,并配合技术中心工艺部下发了《通信信号电缆铝护套无精切焊接工艺》,实现了所有规格铝护套无精切焊接全覆盖。截止11月底,共减少铝带消耗60余吨,价值110多万元。

2.《屏蔽工序自动上线装置》。“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原有屏蔽工序放线架进行升级改造,线盘通过斜坡推到放线架上,盘孔对准顶尖,扳动气动手柄,顶尖夹紧线盘自然支起,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由原来2人抬起一百公斤盘具、30秒上线到现在的1人10秒内轻松完成。

3.《新型氩弧焊气体保护焊枪》。“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针对铝护套焊接采用氩弧焊机组焊枪惰性气体与外面的空气直接接触,影响焊接质量的问题,优化改进枪体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冷却水层、保护气体层和压缩空气层,既在惰性保护气体层外增加一层保护套(压缩空气层),较好地阻止惰性气体外泄,减少气体用量,提高焊接质量。

4.《绝缘1号车移动水槽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小改小革,实施改造使冷却水储水量提升,冷却更加充分,产品冷却效率大幅提高。移动水槽的改造,实现绝缘表面光滑度大幅提高。移动水槽由原来每天至少调整1次,实现目前水管位置确定后不再需要调整。

5.《绝缘1号车退火柜水位观测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增加水位观测水管,有效控制退火柜水位高低,对导体延伸与铜导体直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对产品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目前起车调车周期短,每次减少浪费铜导体60余公斤,价值3700多元。2023年启车生产20余次,累计节约7万多元。

6.《绝缘工序吹干装置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重新设计吹干装置,使单线表面带水问题得到解决,单线表面无水分后经过火花击穿机能准确判定绝缘层情况,有效降低误报警次数。

7.《绝缘大发泡线螺杆套筒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使用国产套筒与罗森泰80螺杆配合使用,替代套筒、螺杆进口减少费用支出30多万元。经过工艺调试摸索新的生产参数后,大物理发泡线可以生产内屏蔽发泡绝缘单线,对绝缘单线不足给予一定补充,减轻了信缆绝缘单线产能压力,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

8.《绝缘工序拉丝液替换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采用洛阳厂家拉丝液替换上海厂家,经过验证能够满足铜导体拉拔技术要求,每年拉丝液节约3000元左右。

9.《绝缘工序0.9铜导体精细化控制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0.9铜导体直径精细化控制,使其稳定在0.898~0.900mm,经过大量工艺调试与摸索验证,满足技术要求,每一轮单线(40盘)节约26.8kg铜,每年节约8万多元。

10.《新、老装铠机模具统一改造》。由于新装铠上模具需要4块钢模,上8个螺丝,操作繁琐不易生产。“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其进行改装,与老装铠机模具实现统一使用,极大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费用 1.5万余元。

11.《悬臂高速成缆稳线工装改进》。悬臂高速成缆生产速度过快,随着速度提升缆芯的抖动幅度就越大,导致包带漏包、叠包等质量问题发生。“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进、出线口位置增加稳线两瓣模具,生产不同型号缆芯可以拆卸更换。确保了生产速度在40—60m/min以上时线芯稳定性,质量可靠,高效生产。

12.《铝带分切机聚氨酯刀垫、钢刀垫、防链条跳动装置小改小革》。“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铝带分切机聚氨酯刀垫的改进,钢刀垫除锈、铬十二钼钒刀片加工,组装整体切刀,做到一次组装调整到位,永久使用。分切铝带时只需要吊装刀架上机安装到位分切即可。目前实现利用既有设备完成60、75、85、95精切带的分切,效果达到带边规整,带宽稳定,符合精切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13.《护套4号车机头升级改造》。原有4号护套车模具与其他护套车模具结构尺寸不一致,不能通用。“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护套4号车机头升级改造,统一了护套各个挤出机的模芯、模套,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装模具费每年能节约2万余元。

14.《护套吹干改造》。原有吹干为敞开式手动控制,完全依赖人工干预其开关。“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增加电磁阀,与牵引开关联动,牵引启动自动吹气、牵引关闭电磁阀自动关气;有效防止停车时浪费压缩空气,初步测算每年节约用气1万元。

15.《模芯模套模具改造》。“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对新加工模具材质升级,使用38#铬钼铝合金,拆卸效率提高,人工成本节约1小时/每天。升级后模具使用寿命翻倍达到1年。每年节约工装模具费1.5万元。

16.《铝护套扩口试验装置改造》。原有的铝护套扩口试验装置采用手动转动把手,速度慢,而且难以做到定量测量。“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采用电动控制方式代替手动方式,方便操作,节约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焊接质量的检测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装设备是提升产品生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的重要因素。“赵永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在解决生产难题时,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小改小革项目,有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累计实施项目16个,累计实现直接降本51.3万元。(文/梁汉钰  图/宋佳丽)

浏览次数:2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