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加入上海研究中心这个大家庭,一晃已经5个春秋。这五年我从青涩变得成熟,从莽撞变得稳重,从项目的执行人变成了项目的负责人。这5年时间发生了好多的变化,唯有信念未变——让自己能和公司一起成长。
工作态度积极端正和吃苦耐劳是我引以为豪的优点,也获得了公司和同事的认可,于2011年获得公司“最有苛刻钻研精神”的称号,2012年获得“党员先锋岗”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自己做好,才能影响周围的人。
从2010年加入公司以来,参加了众多项目。在工作中一直认真负责,刻苦钻研。
我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是dPMR数字对讲机的开发工作。dPMR是数字对讲机的技术标准之一,由于工信部2009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的666号文,明文规定了我国对讲机模拟技术体制转为数字技术体制的时间表,规定2010年是模拟对讲机型号核准的最后一年。上研中心为了抓住这一契机,展开了数字对讲机的研究工作。由于对通信技术的热爱,所以每天的工作都充满精神,经常自愿加班加点。从硬件原理图设计到软件编码,从软件集成到硬件组装调试,我都有参与。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2年的研发,顺利地通过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认证,拿到了工信部的型号核准证书。回想起那时候的自己,专注而坚韧,可以为了调试一个功能独自周末加班,直至攻克。可以为了焊接一块电路板,一下午伏案焊接台。

我参加的第二个项目,对我影响巨大,它就是铁路区间对讲项目。铁路区间对讲设备是根据铁路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而量身设计的产品。它可以解决在长大区间中,由于对讲机通信距离有限而产生通信盲区的问题。铁路区间对讲设备会在所覆盖的范围内建立一条无线通道,实现驻站值班员与现场作业防护员的实时对讲,从而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所在的施工区间的行车信息,为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在2013年10月到2013年12月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完成了从实验室验证、组装、调试、再到一线现场施工的任务。真正在现场体验了铁路工务人员的辛苦,那份艰苦已经深深印在团队每个人的脑海里。第一次进隧道就抱着10多公斤的设备走4.8km,轨道边上的石子,让我们每一步都很煎熬,这也让我永远的记下了它的名字克孜勒撒依;还记得一天没吃饭我们,吃光了路边的沙枣;还记得大雪天,抬着发电机在隧道内钻孔。一个月经历了太多的艰难,我们坚持住了,我们最终收获了成功。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慨很多,那时候女儿出生3天,我跟着团队来到现场,满心的牵挂。然而,带着牵挂上阵的,并不只有我一人,队友还牵挂着即将出生的宝宝。奉献的精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光芒,此行也让我们体会到过程越是艰辛,可能在成功时带给我们的喜悦就越甜美。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参与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肩上的担子也感觉到明显重了很多。在项目中逐渐从以前单纯的执行者变为需要考虑周全的决策者,这些转变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在2014年下半年,加入到京津车地宽带项目中。我们要在北京到天津120Km的高铁线路上架设基站,在高铁上安装设备,让乘客在车厢内可以通过免费的WiFi上网。在目前的生活中,大家对WiFi的需求已经到了非常强烈的地步,然而在通信技术发达的现在,高铁上却一直没有实现,可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项目开始的设备选型阶段,面对各种网络设备和方案,需要大量的沟通和试验。选型环节决定着后面的实现,所以我们更是格外注重细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网络架构方案设计、实验室方案测试、设备的结构尺寸、车辆的安装工艺等多方面的要求扑面而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的面对,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最终如期保质量地完成任务。
在车载设备入厂安装和实施时,需要与车辆的的研发人员、工艺人员、动检、验收以及市场人员进行沟通,所以遇到大量的协调工作以及车辆的技术细节和要求,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在克服一道道难题后,最终保证了1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安装并通过验收出厂。在2015年5月的调试的紧张阶段,我们时常要在车上调试14小时以上,正是团队里有了一个个不怕吃苦的队友,才能让困难被我们一一克服,同时经验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坚持就有希望。
2014年5月底,我又在兼顾京津车地项目的情况下,投入到了四川山区的铁路区间对讲试验段调试工作,四川的山区没有新疆的海拔高,但每天爬楼,钻隧道,调试参数,仍然让我们倍感压力。在这次的试验段中,我们拓展了隧道外的通信区间,使得整个试验段全长约18km。对设备和技术是一次新的考验,每天的调试工作对我们的体力和意志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要自己做得好,才能去影响团队中的每一员。做得好,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我能体会到的是,在新人面前,要悉心引领,树立榜样;在前辈面前,要虚心学习;在困难来临的时候,给队友鼎立支持;在进目标盲目时,给团队方向;在吃苦面前,冲在最前;在面对挑战时,告诉大家坚持,就有希望!
我的身边有很多默默奉献着的人,所以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为我们的团队感到骄傲,更要感谢他们在一次次困难面前陪着我共同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