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人、28个地铁站、2个月时间顺利完成,3条地铁线段——11号线迪士尼段、12号线延伸段2阶段、13号线2阶段及世博段顺利完工,期间,团队人员兼做很多其他重要工作,并不遗余力地去支援其他项目,这是一个神一般全能的团队,风一样的速度,火一样的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一路过关斩将,攻坚克难,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分内分外的工作,他们就是全能的“地铁维保小组”。
七八月的上海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白天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挂在天上,炫目的光刺痛人的眼睛,照得睁不开眼,未开通的车站站台,像个大蒸笼,就连空气都热烘烘的,在那一站,不出2秒钟,就像烤火一般,挥汗如雨,备受煎熬。晚上,没有空调的站台和控制中心调度台像个烤箱,密不透风,又闷又热,但是,地铁维保小组的九个年轻人却干的热火朝天,围绕着三条地铁线展开工作,汗流浃背,却抵挡不住他们工作的热情,奋力挥洒着他们的汗水,他们的青春。
他们在这最难熬的两个月中,奋力拼搏、不辱使命,完成11号线迪士尼段3个车站、12号线延伸段2阶段16个车站1个停车场、13号线2阶段及世博段9个车站的相关工作,共计完成了28个车站固定台、降级固定台(降级系统)安装、开通、调试;13号线消防系统(基站台、消防专用直放站)安装、开通、调试;12号线停车场调度台、专用录音系统安装、开通、调试;3条线每个控制中心调度台、网管系统增加新线数据;专用无线系统与信号系统、车辆系统、广播等各系统接口数据联调联试等等,这复杂的每一项工作都见证了他们的付出,每一次的付出都检验了他们的实力。
工期短,时间紧张,他们就三个项目同时做,白天晚上连轴转,他们不分昼夜的工作,紧张的抢工期,有序的处理很多事情,他们有时候晚上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就要继续相关的工作,如果有问题,他们通宵做,直到问题都解决好。在这紧张有序的工作中,一次有突发状况,系统在检测中无法正常工作,项目经理丁维博接到通知后,初步判断问题的范围,然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赶赴现场,他自己也不顾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歇息,更没有吃饭,就又奋不顾身的奔了出去,用箭一般的速度赶到现场,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技术,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给领导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也令业主对他们刮目相看。
这个项目经理今年27岁,同时也是这全能“地铁维保小组”的组长,地道的上海人,一米七的个头,看似瘦弱,常年的奔波使得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异常黝黑,炯炯有神的眼睛上架着一副眼镜,很有知识,憨厚而认真,工作能力强,工作干劲足,全心全意地扑在地铁项目上,他负责了项目几乎所有的现场协调工作,经常要加班加点的开会,还要时时去现场协助技术人员处理问题,带领他们做出成绩,毫无疑问的成为这个小组的领头羊。
他们还负责上海地铁全网13条线的维护年检工作,按照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要求,每年要给地铁线路做检查。他们周密地计划,细致地分工,合理地分配资源,每个月基本一条线,偶尔一个月检查两条线,在紧张地建设工期中,又井井有条地完成年检所有工作,统筹方法在这里发挥地淋漓尽致。

团队骨干王贝也是上海人,一米七五左右,大大的眼睛,方方的脸,典型的“国字脸”,他是个喜欢音乐的动感男孩,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忘欣赏音乐、提高素养。他还未毕业就来到原先的新干通实习,能力强、工作突出,11年毕业后就正式加入了这个团队,开始在生产线工作,工作能力非常突出,学习能力又强,边做边学,专业能力强,后来就调到现场做技术,丰富的经验积累,突出的组织协调能力,现在已经是小组中小有名气的项目经理。
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白天在地铁线开通,晚上做隧道工程,还在做直放站,每天晚上两三点钟回家,早上再照常上班,这种工作节奏成为了家常便饭。同事对他的评价是“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怎么能吃得消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他怎么能做到休息这么少、工作那么多?他怎么能高效率高质量同时这么多项目?但这些疑问就是表现了王贝的过人之处。

他尤其精通隧道项目,是隧道项目的项目经理,从五月份开始,主要负责延安东路隧道改造项目中隧道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包括调频FM广播系统、调度通信系统、消防中继系统、公安中继系统、网管、场强覆盖等六个子系统,其中,隧道设备相关文档与频率手续负责,要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办理,例如调度频点申请,由于国家规定设立无线电台必须向所在地无线管理所申请频点,并申请设置中继台主机和手持台;公安消防频点申请与基站地理位置:需要向公安消防询问市内基站地理位置和频点,调整天线安装角度。相关的手续都是他一个人在跑在办理。

由于这是市政工程,标准高、要求严,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应工作,而基建施工完成后留给我方时间短、工作量又大,王贝就带领一个新人完成六个子系统的所有工作,甚至包括拆除漏缆等旧设备,更换老化设备。
宋千里来到公司两年了,工作卖力,环境适应能力超强,但是同事们对他印象很少,原因这个默默付出的年轻小伙子常年在外出差,哪里需要哪里去,都是在偏远山区,在单位的时间少之又少,连一两个月都没有,以至于连他的组长都说:“两年了我只见过他一两面”,最近他在云桂直放站,去现场进行直放站的安装、调试、售后等一系列的工作。安装阶段耗时最久,他和施工方一起进行作业,包括设备的安装,定标,配线等。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则设备可以进行加电并单机调试。当施工方把光路通了之后则可进行与网管的对接工作,完成后在网管上检测设备的实时状态。
直放站在开通后要进行设备维修或者调试工作必须在夜间12点之后才可进行作业,他就调整作息时间;每次出行不便,就搭乘施工方车辆,施工方车辆不便提供时就自己租车;远端机通常安放在山上或者隧道内,面临较为难走的道路,甚至是没有道路,他就徒步攀岩;
夜班作业完成时面临白天的突击任务,他就打起百倍精神完成突击任务……“这点困难算什么,难不倒我”,这成了他的口头禅,激励自己奋勇前进。
小组的翟维林是个属牛的山东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孩子快上学了,他也没照顾上几天,每次孩子问妈妈:“爸爸哪儿去了?”孩子妈妈都自豪地说:“爸爸支援祖国建设去了。”而翟维林也不辱使命:地铁维保时,他冒着酷暑把11号线、8号线列车装车,装无线车载台,保障调度通话顺畅;国铁软件升级,内燃机温度高达50多度,他浑然不觉,专心致志地完成软件升级,才发现早已浑身湿透,像淋了倾盆大雨的落汤鸡,为了能够多升级一辆车,他忍饥挨饿,饭都顾不上吃,肚子唱起空城计,他就自嘲说“我是钢铁巨人,几顿饭不吃也没问题”;南京地铁三号线收尾工作:白天处理完三号线列车调试,晚上接着处理公安无线工作,一天只休息2-3个小时,他依然热情洋溢、斗志昂扬完成工作。
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徐以励、黄伟东、庞跃、董昊杰、孙琰文、李伟栋等,每一个人都在尽心尽力为公司、为国家地铁铁路做着贡献。他们是一群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是一个团结融洽、目标一致的团队,他们亲如兄弟、上下齐心,他们每个人可以独当一面,在所有工作中灵活调配,又不计较得失,不看重利益,甘愿同化在这个神一般的全能“地铁维保小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