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京)安(庆)铁路虽然全长仅256公里,沿途风景却是雄壮不失旖旎,湛蓝的天空、陡峭的悬崖、滴翠的浓绿,这条客运专线就像一条长长的丝带,串起了沿途迷人的美景,圆了当地人民的高铁梦。
8月19日,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兴建的南京至安庆铁路客服信息工程,顺利通过了铁路总公司的静态验收,具备了动态验收条件,26日正式启动联调联试、动态测试。
通信信息集团宁安铁路工程指挥部的每一位成员以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热情饱满的工作激情和高度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他们积极上进,成长快速、工作踏实,认真进取,卯足干劲,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向铁路建设输送着自己的热情,汇成一股洪流,温暖着自己,感染着他人。
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困难多,每个人头上都似一个紧箍咒,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每天,指挥部成员工作完成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跟施工队沟通,确保第二天现场需要,及时跟进,绝不拖延。与房建等部门沟通,把问题具体化,防患于未然,对问题不过夜,最终完美解决问题;在签各种材料时,他们会去现场查看很多次;晚上还要根据监理的要求重新整理材料,直到完全符合要求;接下来再参加指挥部组织的每天进度会议,做好问题反映工作。他们每一天都高度紧张、高度充实,时间都如白驹过隙,他们多么想时光停止,每天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处理更多的问题。
时间回到8月份,静态验收前紧张的施工日子里,通信信息集团指挥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进场条件不足。新建站大多建设在远离市区没有道路的山坳里,前期建设施工中由建设方开辟出的道路,货运车辆不能接近车站半步,而他们要安装的设备又重多,搬运起来很困难。他们周密部署,提前安排厂商生产,保障了设备及时到货;在现场,他们开动脑筋,组织进场方案,吊车与铲车齐上阵搬运大型设备,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
芜湖站设备进场当天,细雨蒙蒙、道路泥泞,加大了工程的难度,但对于这支已经万事俱备的队伍来说,丝毫削弱不了大家工作的热情。顿时,大型吊车、铲车同时劳作,发出紧张刺耳的声音,对他们来说却是和谐美妙的音乐。他们知道,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就更进了一步,也就更加接近成功。他们披星戴月,一天之内安装了26台自动售票机和13组自动检票机,实现了按期将车站的设备抢运进车站站房内。紧接着,紧张有序地加电、调试,保障了静态验收的顺利通过。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静态验收之后没多久,联调联试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联调联试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个技术保障手段,是正式运营前保证系统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项目整体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但要考虑动态情况下各子系统动、静态标准的一致性要求,更要考虑各子系统之间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匹配关系;不但要对整个系统技术参数和功能进行科学验证,还要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完善、不完备的问题进行调整、优化、预判和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检测人员要借助于高速列车动态检测车和其他相关设备,在线路上实车运行,并反复测试、调整、优化完善。

“书生”指挥长。在这些重要的工作中,指挥部每一位成员都无私地付出,更少不了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沉着冷静、善于提前部署、指挥有条不紊的指挥长——杭可。他白白净净,个头不高、一副书生气息,不修边幅,没有豪言壮语却务实干练、多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一身的本领和超强的组织沟通能力,把问题解决地妥妥当当。在宁安铁路建设中带领指挥部员工团结奋战、奋力拼搏,确保了宁安铁路安庆站4、5号站台及铜陵和池州站的普速站台提前开通使用。
在临近营业线施工,要点成了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个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杭可身上。他根据项目需求周密计划,完善资料,汇报计划,他总结了几个要点经验:与车站核对给点的有哪几天,提前部署、联络协商;与其他单位协调工期……为此,他与各相关单位协商,找各个相关部门盖章,提前做好相关工作。除此之外,指挥长每天更是有各种应接不暇的会议。每天早上他都是四点钟起床到调度所报到、确认,接收一天的行车计划;晚上,开会到24点;会议结束后,他还要安排部署第二天的工作,上报各种材料。
这个属龙的指挥长出生于北京生长于北京,大学到了中国的大西北,工作后更是转战大半个中国。去年十月,宁安铁路客服信息工程进入施工紧张阶段,而他的女儿才刚满百天,他揣上妻女照片,义无反顾地来到芜湖指挥部,很快投入到工程建设中。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组织机构、部门人员职责、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制定安全、质量、环境保护保证措施,并组织实施。这个稍许内向的北方汉子在指挥部很少提到自己年迈的父母和依恋的妻女,但是对他们深深的关爱和牵挂深藏心底,化作动力,无私为宁安铁路贡献着力量。
“铁人”。祖籍山东的项目副经理、站长鲁东,是个实干派,被项目员工称为“铁人”。他长得高大魁梧,一双小眼睛镶嵌在瓜子脸上,透着满满的智慧。他心思缜密、认真细心,能文能武,朴实真诚,擅长总结经验教训,除协助履行指挥长各项职能外,组织设计联络会,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季(月)度施工计划,搞好内部作业层之间的协调,保证工程劳力、材料及机具设备的及时到位,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大事小事都要管,但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他在项目上真实的写照,他兼任站长和党支部书记,每天都要下站点,重点管弋江和繁昌站,初到宁安项目时皮肤白皙,完全一个办公室白领形象,现在已经变得黝黑黝黑的,完全一个深入施工现场的一线工人形象,不愧是宁安项目的“铁人”。
每次很晚或者节假日等跟他联系,需要他提供一些材料和报表等,他都毫不推脱,迅速完成,但是涉及宣传报道,这个憨厚的山东汉子每次都说不要写我,多宣传一下其他的人,“把工作留给自己,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了他人”。
因为职责所在和工作原因,鲁东有很多次到上海铁路局开会的机会,可以趁机回家看看,但是他以工作为主,来不及回家中探望早已过来定居的年迈父母和妻儿。他知道宁安项目工期紧,每次都是事毕立即返程回芜湖指挥部,传达会议精神,针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制定对策和措施,达到路局提出的要求。每次已上小学的儿子兴高采烈地告诉他自己得了好成绩,请他参加家长会的时候,他虽然渴望表达那份父子之情,但为了项目工程进度,从未参加过一次。他宁愿亏欠家里也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也不能在工作中有任何差池。
“语言专家”。在宁安项目这个年轻人的群体里,能言善辩的夏志栋做事井井有条、协调问题举重若轻,讲话思路非常清晰,在整体分析设备使用性能、整体效果、外观等三言两语解答业主的疑惑和问题,为项目解决了很多难题,检查组指出江宁西站售票厅票额屏安装位置有问题,他既没有改变自己的设计方案、又提出了符合检查组的方案,真是个地道的“语言专家”。他说:“我们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发生正面冲突,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和认可,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不要以为他只负责动嘴皮子,其实他肩负了很重的任务,负责贯彻执行技术法规、标准和技术性作业指导书,制定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制度。向施工项目各工序作业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负责工程的质量工作和安全生产技术工作。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编制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同样作为80后的一代人,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坚.但是孩子一岁的时候,他也是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宁安指挥部。
问起杭可对下一步的打算,他说:联调联试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高效完成任务,确保联调联试工作万无一失。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这引人入胜的苏皖大地上,宁安客专铁路如一条腾空的游龙,护佑着沿江地带,而指挥部的每一位成员都如冉冉升起的新星,尽情地挥洒着汗水,舞动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