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产品研发的“领头羊”---记通信集团北京研究院院长李洪研

发布时间:2015-03-30 作者:朱琰 来源: 字号:

低调、平和、沉默寡言,但是一提及他心爱的技术,就会变得滔滔不绝、神采飞扬。这就是通信集团北京研究院院长李洪研给大家的印象。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李洪研以其勇于担当的使命感、身先士卒的敬业精神,带领研发团队为通信集团科研成果的推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后获得了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科研工作者等称号。

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李洪研作为通信集团北京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产品研发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之一,长期以来坚持着在工作中加强自我技能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工作思路带领团队稳扎稳打,稳步前行。虽然在同事们心目中李洪研的各项称号无可争议,但被问及李洪研的特点时,大家却又描述得不甚具体。李洪研并非爱出风头之人,相反,他言语不多,踏实谦和,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以贯之地踏踏实实做贡献,这也是李洪研最令领导和同事赞赏的地方。

技术控

2014年,视频3.0系统是李洪研亲自主抓的项目之一,系统也度过了它产品化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有惊喜也有辛酸:4个月无日无夜的CRCC筹备,16天测试通过的喜悦,数十天现场煎熬,李洪研一直带着他的研发小组连续奋战。在当时,他的QQ签名一度设置为“trouble is friend”。这在当时影响了很多北京院人,因为他们相信李洪研的这句QQ签名,相信所谓的“麻烦”和“困难”其实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铺路石。

年中的某一天,某重要现场上报视频接入发生故障。李洪研当晚接到问题上报通知后,第二天一早立即组织在北京的视频小组成员商议问题解决对策,分析原因。在处理过程中发现设备供应商底层库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引发相关问题。调整之后,通过Remote Debugger在开发机器和现场服务器之间建立远程调试,这样再跟踪几天之后,发现问题虽有缓和,但是依然存在。通过反复与厂家沟通协调,调整回调、打开关闭、断线重连机制,终于找到了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了最棘手的一道技术难题,为工程支持人员在现场配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不断的总结、试验,目前3.0系统已经成功运行在多条铁路干线,如兰新、杭长,为铁路春运安全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作为一个公认的技术控,他在技术论文的撰写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在2014年期间编写的《基于LBP与MLP的中文车牌字符识别高效算法》、《智能手势云台控制研究》、《基于用户评价的铁路旅客信息服务推荐方法研究》3篇论文分别在《中国铁路》第6期和《铁路计算机应用》2015年第24卷第3期刊登。取得了《一种事件检测方法及系统》专利1项,专利号201110359433.2。并同年申请了《物联网中设备异常状态检测的方法及系统》、《基于视频分析的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及系统》、《中文车牌字符识别方法及系统》3项专利。

贴心人

自北京研究院支会2014年重新组建以来,李洪研一直充分运用工会力量关心、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和真实想法,将了解到的每一位员工的情况和建议写进工作日志。员工反映的各项热点难点问题,在他眼里全是“大事”,总是千方百计地尽快解决。在一次部门会议中,有位同事刚从新疆出差1个月回到北京,气候差异和连续加班可能导致了该同事在会上流鼻血、胆囊炎并发送进301医院。第二天一早,李洪研即要求支会组织及时关心、慰问生病人员,做好送温暖工作。

好榜样

在北京院内部,李洪研就是一个榜样、一面镜子、一个标杆。在工作中,他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在生活中,他为人低调,不铺张浪费。作为一位开发前辈,他对下面的研发人员总是循循善诱,在思想和生活上为大家排忧解难。作为一位院长,他更是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对员工倾囊相授,诲人不倦,大胆让年轻人去实践、去探索,充分发挥了青年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北京院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以老带新的的良好氛围。

李洪研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富有爱心、富有激情的平凡之人。

浏览次数:765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