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奏亮技能人才培养强音:上通公司11月26日的这场座谈为技能人才发展深入研讨

发布时间:2020-12-01 作者: 来源: 字号:

春天来了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这是11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就在此前不久——2020年11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以往的申办条件相比,此次《办法》中增加了面向高技能人才的申办渠道。如面向高技能人才,增加了“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技能大赛奖项等荣誉”这一申办渠道。上通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高冬梅于《办法》正式对外公布的当晚即转发了该条信息到自己的朋友圈,一时间,该条朋友圈下回复众多。“田源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田源,公司全国技术能手徐宝健、缪来芳纷纷留言感慨。

是不是技能人才的春天要来了?

回望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技能”、“工匠精神”的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海市《办法》的出台……

这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一个个相关制度文件的出台,无疑向技能人才队伍发出了一个信号——技术技能人才的春天来了。

变局与破局

今年7月,上通公司《谱写技能人才培养协奏曲》一文回顾总结了近几年公司技能人才发展的情况,文中道出了上通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局——同大多数企业一样,上通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高技能人才短缺、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人岗匹配机制等症结。不可否认,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上通公司确实不足,进步空间可期。

自2016年以来,上通公司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高度重视技能职工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在2014年公司职工刘阳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基础上,2016年,“田源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田源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而后即是大满贯时刻——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中,公司选派的6名选手分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通号集团技术能手荣誉,2020年全国行业技能竞赛——第十七届中国通号职业技能竞赛信号设备组调工比赛中,公司选手鞠久峰、潘小冬、徐斌、贾献峰以第2名、第4名、第7名和第13名的成绩分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通号集团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同样在今年,7月的华东赛区IPC焊接暨返修大赛上,单盘制造部许晶晶以总分第五名的成绩获IPC操作规范奖;9月的全国第三届IPC CWAC线缆线束装配竞赛上,单盘制造部徐宏星获大赛亚军,整机制造部李洛峰获优秀操作规范奖,徐宏星更是一举实现了公司在IPC系列比赛中质的突破。

临近年终,技能竞赛工作的总结复盘不可或缺。

11月26日上午,上通公司2020年度职业技能竞赛表彰暨总结座谈会正式召开。会上,对今年取得优秀成绩的技能员工进行了表彰;但表彰并不是结束。正如北京工业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上通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朱秋林在会上强调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职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够合理,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培养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素质职工,才能为提升上通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

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该如何发力?

建设的成果又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对标世界一流、“十四五规划”等重点工作中去,有待探索。

表彰会后,随即召开了座谈交流,公司生产、技术分管领导,人力资源部,参赛选手,选手所在部门负责人,指导老师,裁判,助考及相关工作人员共30余人在会上逐一发言,大家谈所看所想、所得所失,共同分析了技能竞赛及当前技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准确把握职业技能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

将近3个小时的座谈交流,你一言我一语,只为了能在困局中谋变破局。据人力资源部反馈,会上共收集意见建议20条。

“大家畅所欲言,针对提升公司职工技能水平,适应智能化、现代化、新时代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我会与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认真分析研究、积极改进,把会议精神落实、落到位。”这是座谈会即将结束时,公司副总经理王益美的郑重表态。

齐心与信心

“转思路,弘扬工匠精神;夯基础,健全培养体系;创品牌,放大辐射效益;强激励,完善政策措施”,在上通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一直以这样的路径存在着。而这条培养路径的落脚点一定是落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为通号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分解来看,劳动竞赛、师徒带教、田源创新工作室帮教以及一系列措施制度的实施……这是公司层面的支持与鼓励。不可缺少的还有公司全体技能职工们的努力与参与。

这些努力与参与体现在赴京参赛的火车上,潘小冬一上车就拿出了模拟试卷复习,4个半小时的车程是在他的复习中度过的。

体现在比赛期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田源给大家开设的“田源深夜小课堂”,大家围坐在一起,对着图纸开展讨论,仔细琢磨,热火朝天。

体现在钳工比赛期间,高学敏对着第一次参赛的郭夕兵和徐宏星的一遍又一遍的叮咛嘱咐。

体现在依托“田源技师工作室”等建立试制生产攻关队伍,全力提高试制成功率。

体现在蔡敬东和唐则弟等师傅们的悉心传授,面对这群“青苗”,他们把多年工作、学习和比赛积累的心得经验、窍门绝活倾囊相授。

体现在2020年全年实物工作量完成了机车信号338套、2000K单盘3650点、2000A单盘2290点、ATP车载设备13列;完成了安九线、郑万线等项目的轨道电路机柜,共计626架;完成了徐连、合安九线等项目列控机柜,共计1650架;上海14号线、合肥4号线等地铁项目机柜,共计191架,年内各月生产计划完成率维持在90%以上。

体现在为银西、商合杭、通沪、盐通、潍莱、梅汕、穗莞深等重点线路上提供的优质、放心、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上。

“近几年,上通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到集大成时,各方条件均已具备,只待固化实现常态化、长期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我想说,我们的技能工作者应该兴奋起来、努力起来,保持信心、坚定决心、协力齐心,要相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王益美如是说。

从奏好“技能人才培养协奏曲”,到奏亮“技能人才培养强音”,对于上通公司而言,这对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有着极强的现实助推性,值得仔细品味、深入解读。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年根岁底,技能人才建设的再总结、再宣言,时代背景不言而喻,前路也定不会一帆风顺,而面对风雨历练,我辈尽可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浏览次数:45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