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第一次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进了海南铁路博物馆这座记载着海南铁路发展史的大院,不禁让我感触良多。
海南铁路博物馆坐落在原海南铁路总公司院内,是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侵华时期的一座指挥所改建,抚摸着墙皮上满是岁月痕迹的1号馆小楼,看着墙上的介绍牌,才知道它是日本侵略海南时修建的,建国后作为海铁的办公场所,如今更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博物馆内手提信号灯、磁石电话这些只能在黑白老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历史产物就静静的躺在这座小楼内,大院内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以及不远处港口上的电力机车见证着铁路事业一步步前进的征程。
海南省的铁路始建于1939年2月,自田独至河口,线路全长10公里,轨距仅为610毫米,属于轻便铁路,这条简易的铁路并不是为了海南人民的利益而修建,恰恰是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为了掠夺海南省的铁矿资源,压迫海南穷苦劳工而修建。贪婪意味着索取,日本帝国主义在1940年至1943年间,在海南西线累计修建了240.9公里,动用劳工三万余人,在高强度体力劳动,又没有充足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到1943年通时,仅有6千余人侥幸活了下来,至今在矿桥以南,还留有一座白骨皑皑的“万人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个惨痛的历史,特意在八所港“万人坑”修建了纪念碑,以纪念死去的铁路建设者。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这条铁路也终止了他的使命。1952年,新中国成立刚刚不久,海南铁路开始了恢复性修建,自此,一条条为民铁路才开始履行它们的使命。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几次翻天覆地的技术革新,海南铁路终于实现了“百年跨海梦、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梦想,为海南人民修建了海南东环、海南西环的致富线、幸福线,海南人民从此也享受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美好生活。
随着管内陈列的一样样展示,我对海南省铁路变化的认知由模糊渐渐清晰,看着墙上老照片中铁路建设者们头顶烈日,脚踏石渣辛勤作业,我作为一名三亚至乐东改造工程的参建者,更加感觉到了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但我相信,在我和同事们以其更多铁路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一定能助力海南铁路事业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