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工程人心中的那支笔

发布时间:2018-04-17 作者:陈持旭 来源:建设公司 字号:

古代皇帝都喜欢用“文治武功”来彰显帝国的繁盛,然而时至今日,搞工程的我们却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共和国的“文官”还是“武将”。说是“文官”吧,我们做工程资料的时候,确有伏案笔耕的背影;说是“武将”吧,项目开工大干之际我们也同样有开疆拓土的气势。

我喜欢写,喜欢纯文学的东西,生活中常以文人自居。但这不能代表什么,毕竟只是业余喜好。文学批评论中,曹丕所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艺作品的辞藻华丽,讲究文采,追求艺术形式之美,这是符合文学艺术特征的。而作为应用文,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信马由缰地去写,应该符合逻辑,有条有理,言简意赅,切勿拖沓冗长,这不仅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应该遵循的,而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应该熟练掌握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中的传播效应正是基于几种心理需要来表现的:使人知——传播信息,比如通知;使人服——说明理由,比如可行性报告;使人感——引发共鸣,比如讲话稿;使人悦——让人接受,比如广告、解说词等。这一切,与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不难发现,日常,一个人说话思维不清晰,那他在写应用文写作方面,肯定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抓不住重点,套话连篇。所以,必须握紧笔杆子,坚持把自己知识、思路总结出来,把自己所悟的东西提炼出来,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系统思考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在写作上不断进步。

  在我们企业,培养一名技术人员两年或者一个工点就可以,但是,培养一个笔杆子,却不是能立竿见影就可看到效果的。因为,需要时间、经验的积淀。有人可能会说“我是工程技术人员,我把专业范围内的业务干好就行,写东西,让其他人写就行了!”诚然,术业有专攻。但是,任何岗位都需要通过书面资料去表达自己的工作重点、业绩、思路,并且需要参与制定本系统业务的管理制度,不仅需要用文字表达,还需要用口头流利表达。工作过程必须有相互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写作,正是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形式,而写作的具体产品——文章,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语言符号,并以一定的体裁样式表现出来。如同施工生产一样,写作也有设计策划、材料供应、制作加工、质量卡控、检测检验等生产过程,只不过写作的材料是自己所获得的感受与认识,其设备是人的精细大脑,其工具则是人类的文字符号。这样的产品,都会对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写作产品,更可以有力地推动生产经营工作的进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你启动脑瓜子充电和思考的同时,绝不能坐在那里空想,因为,脑子里的东西,经过书写整理完之后,思路清晰,要点明确,向别人表达的时候就会显得十分有水准和条理。

有人说“我思路很清晰、敏捷,我能够清晰完整的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不愿意去动笔……”这是要不得的。随意想的和写到纸上肯定不是一样的效果。换句话说,让你思考,你可能会瞬间一闪有念头,但思考过程肯定会偷懒,不会绞尽脑汁。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检测到你思考的过程或者结果。但是,让你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因为写东西,下笔之前必须先思考写什么?如何写?这就会逼着自己去认真思考。刚开始写时,可能会落笔前思如泉涌,下笔时一片空白,这属于正常现象,你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写,不断练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从三流、二流到一流的笔杆子,期间必将会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现如今,无论是工程内业,还是外业,出于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我们很多时候已经不用笔了。但我真心的希望,我们所有工程人心中的那支笔,不能丢。

浏览次数:130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