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名家大户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既不是名人也不是大户家庭,如果要说有什么家风家训,恐怕也只有老爸从小教导我的那句话:百善孝为先。
记事起,爸妈就教导我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懂得尊老爱幼;长大后,每每坐在地铁里,也到处都能听到广播里的声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爸妈在我的成长中也一直是我的榜样。
我们家虽然是平民小户,但也算是个特殊的家庭,由于爸妈工作的原因,小时候的我是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的。姥姥姥爷都是聋哑人,记忆里只有他们咿咿呀呀哼出所谓的“摇篮曲”和各种手舞足蹈的言语,他们常常笑眯眯的,因为岁月而烙印在脸上的皱纹,像是某位粗心的大艺术家拿雕刻刀随性留下的痕迹。每当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大家都会十分严肃,坐在一起“开会”发表各自的意见与想法,意见无法统一时,最后大多都会听从姥姥姥爷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首”。
姥爷脾气不太好,加上年纪也大了,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姥姥闹别扭,爸妈总是分工明确,很耐心的劝阻双方老人,从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常常跟我说:“姥姥姥爷年纪大了,他们就像是老小孩一样,会撒娇,会闹脾气,其实就是想让咱们多陪陪他们,常跟他们聊聊天,对长辈首先要顺从,让他们顺心,感受到被人尊重尊敬,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多顺着点儿他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的孝?”孝敬无底线,对长辈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如今的我已经长大,变得懂事,对于爸妈的意见和想法我也总是顺从的听着,他们虽然老了,有些地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老一辈人的经验、智慧和生活理念还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尊敬。每次回到父母家,爸爸经常会和我说:“不要乱花钱,不用给我们买东西,我们什么都不缺,只要常回家看看我们,陪陪姥姥姥爷就行了。”父母的想法总是为子女好的,即使意见不统一,只要为了博他们一笑,顺从答应下来又有何不可呢。对于父母来说,孝顺不一定是给他们多少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简单的陪伴、顺从和体贴的一句话更能让他们欣喜。父母和子女是彼此一生的精神支柱,孝敬父母长辈,让他们喜至心生,我们又何来忧愁?
看过一则新闻,一位八旬独居老人饿了两天在阳台上呼救,市民误以为其要跳楼并报警。民警赶到,沟通后才得知,82岁的李老太腿脚不便无法下楼,两天没吃饭饿得受不了。据了解,老人一个人居住,儿子出差,儿媳好几天没来,老人又不会用电话,只能这样求救。像这样的空巢老人还有很多,由于特殊的身体条件和精神状况,更需要得到外界的关心以及亲属晚辈的照顾及陪伴,老人年纪大了,作为儿子,即使因为工作原因出差,也要安排好老人的生活起居;而作为儿媳,丈夫出差不在家,更应该陪伴在老人身边。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带大,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从教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到我们长大成人,这其中的辛苦和意义无可比拟。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等到父母头发花白牙齿掉光,连站立走路都变得困难的那一天,我们也应该拿起碗筷耐心喂他们吃饭,为他们穿衣,在他们身边做一支拐杖,谁都会有变老的那一天,不要让他们感到孤单。
好的家风家训就是一所好的启蒙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从而影响到邻里及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