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3月份难得的好天气,总不能辜负了这春日的好时光。初春的植物园,虽然樱花仍含苞待放,樱花湖的美景怕是一时难欣赏得到,但却丝毫未能影响春游的心情,一行人说说笑笑,不时与路旁早开的樱花合个影,很是惬意。
渐渐的,前边的游客少了,早开的樱花树也不见了踪影,幽静的小道蜿蜒盘行,两旁的竹林郁郁葱葱,午后本来有些燥热的空气一下清凉了许多。笔直葱绿的翠竹耸立两旁,前边的小道拐了个弯不知通向何方,有种曲径通幽的意境。一时来了兴致,几个人来到竹林里找起竹笋来,果然,就在路旁的土壤里看到了刚冒出头的竹笋,仔细寻来,还真发现不少呢。有的刚破土,有的黝黑短壮像个小塔,还有的细细长长都有半人高了,褪去保护层就是一颗新竹。
记得小的时候,外婆家屋前就有一片竹林,童年记忆里的快乐总是伴随着竹林的影子。
初春三月,刚下过一场小雨,外公背着锄头往竹林走去,肯定是要去挖竹笋了,我也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竹林的泥土湿滑而又松软,新长的笋尖上还留着未滑落的雨珠,晶莹剔透很是好看。挖笋可是个技术活,要选刚冒头的,这样的笋才嫩,而外公却能凭着土壤的裂缝找到还躲在地底下的竹笋,一锄头下去,保准有一颗嫩白的鲜笋。年幼的我好奇又调皮,看着外公总是在挖小笋头便自告奋勇的要帮忙,一边掰着长得比我还高的大竹笋(应该算是小竹子了)一边得意的说:“外公,外公,我找的竹笋比你的大!”,没少祸害那些即将长成的竹子。雨后的竹林小道又湿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往往回到家已经变成小泥人了,想着马上就能吃到外婆做的竹笋炒腊肉就开心得不得了,守着灶台直打转。
因为有了这片竹林,外婆家的盛夏时节也不会很热,闷热的亚热带季风穿过竹林一样会变得清凉,还带着一股竹叶的清香。午后的阳光从瓦缝间照进来,能看到光带中一粒粒的尘埃,阳光一直照到温润的泥土地面,形成一块圆形的光斑。脱掉鞋子光脚在屋内跑来跑去,清凉又舒适。劳作了半日的大人们正在午睡,玩累了的我也听话的爬到床上,看着从瓦缝里泄下的太阳光带里起舞的一粒粒尘埃,慢慢进入梦乡。老母鸡“咯咯,咯咯”从外面踱了进来,肯定是要下蛋了,嘻嘻,晚上又能吃到外婆做的炒鸡蛋。翻个身甜甜的睡去……
秋天,农闲时节,外公会砍下些许又直又壮的竹子用了编织农具,家里的竹筐、竹篮、簸箕、鱼篓便是外公的杰作。虽然不用来卖钱,但每年都会多做一些送给左邻右舍,外公还会特意为我们几个小调皮编织几个小竹篮、小竹椅,小巧精致,让我们爱不释手,下过一场秋雨后就可以提着小竹篮跟外婆上山采蘑菇了。
童年因为这片竹林变得多姿多彩,“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岁月早已封存在记忆里,没有变的是自小耳濡目染从长辈身上学到的如竹一般坚忍不拔、正直、奋进、虚心、朴实、担当的品质,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用无穷。
不知不觉间已走出了竹林,出现在前方是几棵早开的樱花树,树底下是盛开的郁金香,满眼的春意盎然。同行的几个迫不及待拿出了手机,准备好好拍几张照片,留住这美好的春色。回头再望一望竹林,还是那一片翠色,超然独立,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