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张活地图,一本活通讯录,一本活台账。在紧张、繁忙的向莆工地,在没有硝烟的前线指挥部,作为调度,能及时地组织、沟通、协调各层关系,使施工生产顺畅、有序,每次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各阶段工程任务,这“三个活”使他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被工友们称为“活”宝。
他叫张保盈,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第六项目部调度,30岁不到,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高高瘦瘦的,常穿crsc工作服,显得干净利落,金属边框的眼镜,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一个精明之人。
一张活地图。不要看他每天的足迹只是在宿舍和办公室两点之间,区间、车站各施工点怎么走他都一清二楚。在向莆修建抚州北站时,为了节约时间,现场施工都是食堂送饭。有一次现场三伙员工,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施工,短时间内要找三个不起眼的地点,作为当地人也是比较困难的,司机皱着眉头。
“不用担心,我告诉你怎么走。”张保盈胸有成竹地说,顺手在纸上画起来,“从这里出发就先走高速旁边那条路,路面平坦车也少,送饭尽量减少颠簸……过了抚北镇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坛,往左边那条路拐,……过了桥洞不远有个水塘,我们员工在那里等着。再有什么不清楚的,给我打电话。”他一边嘱咐着,一边把“路线图”交给司机。两个小时后司机回来,“张调你的地图真管用。”他们哪里知道,在进点时张保盈早已把各个点的线路图画了下来,记在脑子里了。
一本活通讯录。作为调度,最常打交道的就是电话,他座位旁墙面上一直粘贴着一张通讯录,上面记录着所有员工的联系电话。刚开始那张通讯录是整整齐齐打印出来的,后来陆陆续续的人员变动和号码的更换,这张小小的a4纸上写满了数字。有一次他不在办公室,站前单位来电急需一位现场职工的电话,技术员接到电话先是在手机上翻找,后来又爬在墙上的通讯录上一个挨一个地查找,就是找不到。这时张调回来了,技术员说明情况后,他接过话筒,说道“您好,我们于工的电话是186……”一个小小的电话难住了技术员,张调却能脱口而出。
他给十一个班组下发通知,打电话从来不看通讯录直接拨号,号码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有时需要找班组人员的电话,都习惯性的去他整理的那张通讯录上查找,人太多有时会看花眼,张调就会直接说出号码来。记住一个号码也许需要一分钟刻意的记忆,如果是记住十一个班组和辅助人员近百人的号码,那就真的不简单了。为了让信息传达地更迅速,为了让施工进展更顺利,作为工程的枢纽环节,张调有条不紊地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本活台账。信号项目施工所需材料成千上万,库房有时“堆积如山”,调度、材料员要对这些千头万绪的东西了如指掌。每个班组施工项目、进度参差不齐,材料所需也有所不同,所以要严格把控,心里要有一本明细账。有的班组怕材料“损失”就多领,造成浪费,其他班组来领时就没有了。有的班组领料时考虑不周,往往少领,影响工程进度。
一次,一个班组来领料,各种材料都装完了,开车要走,他立刻叫住司机:“不能走,你们还有200米电源线没有领。”班组材料员拍拍脑袋不好意思地说:“忘了,忘了,马上领”,心里却想,他怎么这么清楚?结果一兑料,还真的张调说的对。
“张调,南丰班组再要两个扼流变压器……”一天,工长张学森打来电话。
“2个月前已经送去63个,设计的就是这么多,你们怎么还要?不对吧。”
“缺两个,快送来。”
“你们再好好地核实一下,应该不会少的。”张保盈斩钉截铁地说。
一会电话过来了,是张调说的对。
在这个工地材料领取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哪个班组别想多领,哪个班组也少领不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清白”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进度,这与张保盈的细心管理,心里有一本“台账”是分不开的,他真是项目部的一个“活”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