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4月30日从天津市河北区总工会传来喜讯说,他获得了2013年度天津市河北区“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果说:2011年他受命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12名职工、8名合同工组建了天津分公司的第八项目部,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如期完成了向莆铁路一个南昌枢纽、180多公里的正线线路、一个南昌调度所、一个动车所的施工任务,创造出一个“南昌西荣获工程建设优质工程奖”是一个意外;迎来铁路总公司马芳局长的肯定,并迎来十八个铁路局来观摩纯属是一个巧合。
如果说:在茫茫戈壁的甘青线上,处于海拔最高、隧道最多、同时还牵涉着一个西宁枢纽、条件最复杂的管段,2013年他带领着天津公司重组后的第四项目部,再一次创造了完美的工艺标准,收到了西宁通信段发来的感谢信并送来了锦旗是一次幸运;
如果说:他凭借着人格魅力、优质的工程质量、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连续赢得了分文、鹰厦等既有线改造建设市场更是一种机缘。
那这一连串的成绩连起来,绝对不能说是一个意外,可以说恰是各种成绩充分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他-------就是2013年获得总公司“火车头奖章”奖的通号天津分公司的第四项目部经理朱玉宝。
刚刚创建第八项目部之初,面对着一群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们,他们没有丝毫的工作经验可言,更没有老道城府的社交经验,有的只是一股工作的冲劲儿和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朱玉宝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到向莆铁路的工程建设。很多同事劝他,“你们刚刚成立,公司没有给你们产值任务压力,趁这个时候找个小工程练练队伍,风险也小。”而他却坚持认为,只有在大工程中,才能接触到全面的施工技术,锻炼出一支真正的铁军!只要有一颗必胜的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为了让这群刚刚出生的牛犊迅速的成长起来,他亲自担任老师,并且跨项目部的签订过师徒帮学协议。他们在空间紧张的库房,划出了一片区域作为练功场,从绑线、焊线学起。在向莆dk126通信基站的定标当中,他也经历了失败,甚至领导们对八部整个团队施工技术能力产生过怀疑,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绑了拆,拆了绑,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终于,用实践经验写出了属于第八项目部自己的一本《机房配线绑扎工艺作业指导书》。为了将作业指导书不打折扣的执行下去,他每周坚持至少到现场检查一次,采用严格的奖惩制度,逐步实现了标准成习惯,习惯成标准。他对质量安全管理给出的一句最通俗的诠释就是,“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敢保证能睡得着安稳觉!”在这种管理模式的要求下,向莆线施工工艺赢得了南昌电务处领导们的一致认可,电务处处长高鹏号召并组织全局电务段和通信段的主管领导、技术人员前来现场观摩学习。
2013年下半年,甘青线迎来了工程建设的高潮。此时的第八项目部与原来的通信项目部重组,成立了第四项目部,朱玉宝任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此时的他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工程建设标准,他的质量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朱玉宝总爱叮嘱下面人员的一句话就是:干一项工程就要创造出他的一个亮点,留下一个良好印象。他组织项目部的主要管理人员,认真分析了向莆线的施工不足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走线的整体布局、拐弯的自然角度到不同线缆跨越交叉方式等方面完善了一系列的工艺标准。当股份公司安全总监安伟光与工程管理部经理邰建民、副经理从建东一行到甘青进行检查的时候,同时眼前一亮,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肯定的说:“你们比向莆时又进步了!”同时建议股份公司所有再建线全要以此作为施工标准。
2013年末,鹰厦线g网改造工程公开进行了招标,当南昌局的评委们看到通号天津公司也参加了竞标的时候,公平的杠杆不约而同的给予了倾斜。没有中标的兄弟单位笑着问他,“朱总,你是不是给评委们送礼了?”他只是诚恳的说了一句:“行贿受贿都违法,我可不敢,我的经验是赢得建设市场不是说你花多少钱去找工程,而是看你花多少精力去做工程。”他的行动和收获恰恰就是他这句话的一个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