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是茫茫戈壁、风沙弥漫;每当大风掠过,黄砂滚滚,遮天蔽日。整个地区人迹罕至,一派荒凉景象,那里气候天寒地冻,西风凛冽,曾有多次大风吹停交通,吹翻列车的纪录。那里是兰新线通号工程局集团北京分公司信号施工现场,那里风沙怒吼,却热火朝天,二百余名通号人挥洒汗水,正在为铁路点亮眼睛,编织着“中枢神经”,为保节点工期坚守奋战着。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通号人并不畏惧,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施工任务,他们大多从我项目部抽调而去,是我同吃同住多年的兄弟,那里通讯信号不好,经常和工长孙良孝的电话沟通基本上是断断续续,从中了解了那里环境条件的艰苦和施工中的重重困难。
刚调入兰新线时他们都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大家都相继流鼻血。电缆、箱盒、成端、信号机、转辙机上都有他们的血迹,去年七月份刚参加工作的新工张开放流血最多,大家开玩笑都叫他“热血青年”,兰新铁路是他的第一个工地,一起来的同伴有的没干几天就被恶劣的环境吓跑了,可是他却坚持了下来,在风沙中开始他的信号人生。他对所有的设备都充满好奇,用心学习着,在老工人的带领下端着轨道钻娴熟给钢轨钻孔,信号楼内聚精会神的布线,焊线,密密麻麻的线把子像蜘蛛网一样在走线柜上缠绕,拿着工具进行箱盒安装,对着图纸细致配线。纤细的小手磨破了,稚嫩的脸也被风沙吹出痕迹,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吃这个苦,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通号公司是国家队,在这又能学技术,又能磨练我,吃苦才能干大事啊。”
工长孙良孝,三十出头,是个标致精明的山东帅小伙,干信号的一把好手,听说兰新工期紧,风沙大,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这个倔强的山东大汉多次主动请缨,领导拧不过这个宿将,去年九月初,他依然坚决地带着他的团队风尘仆仆的赶了过去。在那里,他总是充满干劲,施工起早贪黑,指挥若定,每一道工序都考虑周全,安排到位,从电缆敷设到箱盒配线,从信号机架设到道岔转辙机安装,站场上总是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他的感召下,他所带领的队伍,生龙活虎,个个争先恐后,施工热情高涨。塞外戈壁、冰冷寒冬,气候干燥、风大沙多,施工条件十分恶劣。他总是哈哈一笑说“ 与天斗其乐无穷”。
老工人李旺是我的老乡,春节回家我见到了他,第一眼看到他,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时很帅气的小伙怎么就剃了个光头?交谈中他告诉我那里风沙大,每天施工回到驻地,大家浑身上下都是沙子,那里用水也很不方便,干脆理了个光头这样省的洗澡了。他说有一天大家在站内稳箱盒、配线及信号设备安装,各工序井然有序的进行,远远望去像是一幅美丽的沙漠风景画。然而片刻间,调皮的狂风卷着黄沙飞舞着奔来,不断地拍打着他们的脸颊。小伙子们无暇顾及黄沙的问候,目光依旧专注在信号设备上,手指穿梭在箱盒内一根根电缆芯线间,被忽视的风沙开始发怒,招来雨水、冰雹一起行动。这样的风沙几乎每天都有,他们身边的环境变幻莫测,大家在耳朵里塞上棉球,眼睛上戴上风镜,脖子系上围巾,身上穿上雨衣,任狂风嘶吼,任风沙肆虐,对他们来说,只有保证工期,绝不退缩的信念不会改变。为了节约时间,午饭大多是送到现场的,一天也只能送一次饭,方便面就矿泉水更是随身套餐。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天地就是他们的豪华大餐厅,略带沙子调味的盒饭,是他们的美味大餐。他们大口的吞咽着,间隙间互相逗乐打闹,以苦为乐。风沙,吹打出了他们的乐观,豁达和潇洒。临分别他憨憨的说“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在那里,通号公司的“铁军”们,冒风沙、抗严寒,战天斗地。他们正在用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智慧建设兰新铁路,演绎着一曲戈壁滩上的奉献之歌。5月份的联调联试一天天临近了,工期愈来愈紧了,那些奋战在兰新的兄弟们唱着豪迈的歌儿,依然奔忙着、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