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最困难就到哪里去,支援、攻坚,是他的强项。”这就是同事们口中的孙海伟。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八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孙海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荣获职业技能竞赛通信专业冠军。

面对大家的祝贺和讨教,他却显得很从容:“我只有一颗平常心,绑扎配线只是基本功,可能我干的时间比较长,熟练度比较高。至于经验,真的没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孙海伟的夺冠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多年前一次天津分公司举办的青工基础技能竞赛中,孙海伟就以2小时27分钟的惊人速度,综合分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通信组第一名的桂冠。他不仅有扎实过硬的施工技艺,还先后参建了京沪、神朔、向莆、中南通道、海南西环、宝兰、京沈、阿富准、拉林、匈塞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在一线积累了长达十多年的丰富经验。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2010年,孙海伟刚参加工作,就投入到京沪高铁的建设高潮中去了。项目经理对他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德州西至天津南段的通信设备安装及调试。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施工现场缺少取暖设备,机房工作时常常站不直、坐不下,只能蹲着干活,但他从不因严寒而退缩,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一门心思扑在机房设备安装及配线施工上,一干就是大半天。
带他的老师傅回忆道:“孙海伟是个特别上进的小伙子”。他白天在现场施工,一边实际操作一边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讨教;晚上回到宿舍,别人都休息了,他还要抱着一堆书籍边看边抄写笔记。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报了多个学习班,一步步成功考取了中专、大专以及本科学历。
孙海伟的业务技术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2014年,恰逢中南通道施工最紧张的时刻,孙海伟担负起项目部管辖范围内全部的室内设备安装及配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通信室内工作总是能提前优质的完成作业。他一股脑钻进了机柜和走线架中,埋头研究起走线和配线,妻子怀着身孕却无暇回家看顾。当孩子出生那天,他仍在现场紧张地忙碌着,仅仅抽出时间接听了一个母子平安的电话。
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孙海伟总是匆忙奔赴最前线,靠着精准熟练的操作,圆满完成了宝兰客专、京沈客专等多项重点工程现场系统的调试工作。
2015年,由于修建环线需要,海南西环崖城站和东方站要在八个小时之内将两站的普铁通信机房整体变迁至高铁通信机房,任务工期非常紧张。为了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孙海伟与同事研究提前做好预配预制工作,搬迁前一个月就开始着手测量比对预配新建机房的业务配线。
正式施工原本从晚上八点开始,当天天还没亮孙海伟就跑到现场,邀约通信段配合人员提前进入既有普速机房和新建高铁机房做线缆最后的核对、导通、核对标签等准备工作。经过孙海伟和同事们连续奋战近20个小时后,终于于第二日凌晨三点正点开通了通信设备和业务,受到了各方赞赏。
技重于练 巧重于悟
2015年的北京铁路行业国际装备展是孙海伟第一次参与设备工艺展示。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高铁的工艺水平,是他日思夜想的问题。经过和团队反复讨论尝试,孙海伟最终决定同时利用扎带和夹板将其等间距运用,根据线缆长度,依次分层布放的原则,最后呈现出“整齐统一、层次分明、横平竖直、错落有致”的布线工艺,受到众人的围观和称赞。
2016年的长沙装备展,孙海伟同样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向全世界展现了“工匠精神”,再次赢得一片赞誉。
2018年,孙海伟主要负责京津城际铁路通信改造工程第一项目部的技术工作,推进通信段日常配合工作对接、现场盯控、新增设备调试、故障处理。
2021年至2022年期间,孙海伟又积极投身到匈塞铁路,负责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心站施工。在项目的十个月里,由于缺少外援工人的帮助,孙海伟便独自带着几名职工揽下设备配线规划、设备安装、加电调试所有工作。当和国外配合人员进行对接、与国外技术人员现场咨询时,语言不通的他便寻求电话求助,常常是“两个人交流三个人说”。遇到大家对国外设备不熟悉的情况时,他就一边请教厂家一边自己琢磨,一边学一边干,还不忘为国内外参建职工提供技术支持,最终保证了中心站顺利开通,并带领参建团队获得了先进集体称号。
雕琢抛磨成器,千锤百炼成金。孙海伟的夺冠绝不是一时巧合,鲜花和掌声不过是对成绩的肯定,在这之前,所有的坎坷与汗水都是荣誉的沉淀。
对孙海伟而言,本次夺冠后又将开启全新的挑战,他依然奋战在铁路建设一线,继续向下一座高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