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秋天,在金灿灿的阳光和漫山遍野的杂草、树木的注目下,我拖着陈旧的行李箱,跟着五位年龄相仿的志愿者,沿着六盘山的崎岖小路,走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新民乡。我们走过叮咚歌唱的溪流,走过低低矮矮的民居,走过村边低头吃草的老牛……看到一座灰墙红瓦的校园。门口一株枝繁叶茂的柳树就像一位等候多时的老者矗立着,树下一块大大的牌匾:新民九年制学校。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上面写着:进士柳,禹进士系清末御赐进士,于1895年在此创办私学……
如今三年的时光已过去,当一切幻化成模糊的回忆和零碎的片段时,那个初秋的午后阳光,那些熟悉的情景,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至今还是会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宁夏山区支教一年,这对你有意义吗?我每次都不知作何回答。回到北京的几年光景,忙碌之余我慢慢回忆,慢慢找寻。终于,我沉淀出一个最贴切最真实的答案:那一年,是心灵最宁静的一年,是我目前生命阅历中,幸福感知最为强烈的一年,也是多少年后回瞰生活,最能让人嘴角泛起笑容,内心被美好和幸福满满充实的一年。
幸福从来不和物质相连,这是我当时最强烈的感受。三年前,在新民乡那泥泞的小路上,集市里拥挤的水泄不通,在这个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贫困地区,贫穷从来不影响人们那一脸幸福的微笑。一条一元的丝巾让年轻的女子脸颊飞过一抹绯红,父母塞给的三角五角钱买的糖块、辣条也会让大大小小的孩子欢喜不已,牛铃摇曳带来各个村落乡镇的瓜果蔬菜,大黄狗在仅有的几个肉摊前流着哈喇子眼巴巴地望着……我的学生们买回两元一碗的凉皮,争相拥簇进办公室,叫着:老师,你吃,你吃……
幸福从来都和内心的富足挂钩,这也是我支教那一年来最深刻的体会。在都市里,有时内心的欲望难免受环境的影响被不断放大。华丽的衣裳,先进的电子设备,高档的轿车,更大面积的住房……但拥有了这些东西是否就能感知到幸福,却取决于不同人内心的富足程度。当年,我带班五年级的孩子,在总计61人中有一半是留守儿童,又有近十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开始我总是对他们充满同情,后来发现,没有攀比,没有过多的欲望,孩子们的内心同样是由衷的快乐和满足。只需发几本收集来的书籍,平时像猴子一样翻墙爬树的孩子也能安安静静地坐上一节课;朋友们寄来的各种文具,也可以让他们兴奋无比;男孩子可以在长满杂草的操场上发明出他们喜爱的娱乐活动,女孩子们学习舞蹈的能力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播放一遍视频,她们就能自己组团边跳边唱开心无比。同样触动我内心的还有当地的那些老教师。年级主任是个贤惠温柔的女子,每次去她家的小院,在简陋的厨房里她能用土豆做出好几种花样美食。她的丈夫在院子里侍弄花草,只需一个眼神的交流,他便笑盈盈的擦擦手,走进屋里,接过妻子递过来的一双碗筷。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亲情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幸福来源于对他人的给予和馈赠。在宁夏的那一年,我是幸福的。当我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看到小脸红扑扑的孩子们仰着脖子,眼睛却像黑豆一样亮亮地望着我时,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将自身包围。我在馈赠他们知识的同时,我的心里同样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幸福感,我相信孩子们也是一样的。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正在黑板上写板书,一回头,教桌上多了一枝刚盛开的桃花,亮粉粉的花骨朵拥簇着,煞是好看。在我惊愕的目光里,孩子们咧嘴嘿嘿地笑着:我们刚采的。老师,你别在头上给俺们看看呀……
2012的夏天,第二学期的课程接近尾声,本该忙碌地应对期末考试的孩子们,却总是成群结队在放学之后急急忙忙地跑出校园,晚自习也不见踪影,我恼怒了几次,却总不见效。终于在我临走的最后一个下午,铺满了办公桌的礼物让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孩子们在放学之后去山上摘采蒲公英,卖给收草药的人。一公斤的蒲公英换一角钱。那些钢笔,音乐盒,小摆件,都是孩子们辛劳一个多月的成果。我觉得那是我最幸福的一刻,我相信孩子们也是幸福的。馈赠让人幸福,正如馈赠知识的我,以及馈赠爱和感恩的这些孩子。
时至今日,我走在北京的街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在高大宏伟的楼宇间,在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下,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有家人在远方挂念,有朋友在身边陪伴,有一份踏实的工作,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这份强烈的幸福感,我要感谢远在祖国西北的那个小小的山村,是那些淳朴的孩子、那些勤劳的人民、还有那曾经的岁月,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还能静心去品味幸福,懂得知足和感恩。我永远相信,幸福,是一份来自生命的馈赠。无论你身处都市,抑或农村,无论你出身富贵或是贫穷,都不影响每个人追逐幸福的权利。能否感知幸福,来源于每个人的内心,就像那句话说的:“幸福,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怀念那些纯真的笑脸,阳光下那些茁壮成长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