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在网上突然说,你为什么不给自己写一封信呢?
我说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提起笔来。
30多年前,这世界我来了,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经历。想想从现在开始,将来我会是什么样子?我的路会走向何处?我的所思所想会与现在有多大差别?是否还有现在的勇气和热情;是否还是目前的工作状态;是否还有着充沛的体力;是否更爱家这个字眼;是否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是否具有了更高的知识能力与水平;是否还能保持一份乐观与自信;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孩子是否健康聪明;父母是否依然能生活自理;朋友们是否交往更加深入……
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是多一些的肯定更好,但是没有答案,路在自己脚下,若干年后自然揭晓。
但是我想凭借自己现在的智慧劝慰自己几句,也算是我在当下对自己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吧。
首先,自己要保持着现在的乐观与自信,不为世间的纷扰所磨灭,不为金钱物质所冲蚀,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失落或是自大,将身外之物看清看淡,无欲则刚,知足常乐的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保持一个真正的自己,既独立于人生,又融入社会中,这样平和的状态应该是我现在对人生的一个规划之一。其次,要有一群既可爱又可信的朋友,人至四十,交际的圈子相对固定了,不再是年轻时的冲动,不再是能一起装疯卖傻而形成的“臭味相投”了,而是从性情、志向、价值观方面能产生共鸣的朋友圈子,对朋友的层次,挚友、好友、酒友、赌友、玩友要有个基本清晰的界定了。要善待他人,无论他与你是敌或友,用一颗善良的心去交往,总是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要记得以德报怨的应该不是傻子,而是应具有更大的智慧。
对于家人和父母,要以一种孝道,按照“弟子规”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中的意思去理解:对结发妻子,这个将与你一生一世走过来的人要不离不弃的关爱,面对来自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面对形形色色的欲望交织,能不能为妻子守住那层底线,之间的交流是不是还像二十几岁时的如胶似漆,是不是像三十岁时的共同奋斗,还是四十岁的思想融合;对待父母要以顺为孝,因为他们都老了,他们不再是原来那个可以左右你思想的人了,也许他们现在是一个神志不清的老小孩,也可能还是病榻上的一个“负担”,但是记住自己小的时候父母是如何包容自己的过错与无知的,所以应该把父母的爱与付出,一点一滴地回报给他们,当你有机会时,一定要记住用爱来回报,因为有可能你已经没有机会了;孩子可能这时也有自己的思想了,可能会与你的思想有碰撞,但记得一个原则,他虽然是一个孩子,同时他更是一个社会细胞,不溺爱、不骄纵,正确地对待他,让他渐渐成长为一个能自立于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你不会陪伴他一生,孩子也只是你一生中的过客。
最后想想事业。这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它会带给你金钱、地位,也可能是失落或潦倒,但是不论结果是怎样,你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能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思考中享受豁然开朗的愉悦。说了多少年的干一行爱一行,你是否真的爱上自己的职业,还是像大家一样,对自己的工作牢骚满腹?你是不是真的想着自己也最好能升官发财了?想着拥有什么样的权力,什么样的势力了?如果是这样,你已经世俗了。记得做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不会比别人差,不能活在别人的歧视下。
多运动,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不为活得长久,只为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