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除夕之夜,家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吃顿团圆和美的饺子。在我家中,年三十的饺子就是一场盛事,饺子里包涵着浓浓的亲情,无论人在哪里,这一天,所有人定会团聚家中,和面、擀皮,一起包馅儿。似是氤氲一缕恒久的温情,安心享受着一年中团圆的美满。
老话儿说得好“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连莫言都是为饺子而“奋斗”,就可想这饺子是何等的美味珍馐啦,呵呵。我们平时吃的饺子,成本并不高,只要喜欢,什么食材都可以加进去,而且本来口味一般的东西,包成饺子就顿时可口精致了。听奶奶说,以前家里来了贵客,端上一盘饺子,也不必为饭菜简陋而担心怠慢。再喝上几盅小酒,美其名曰“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这话和“原汤化原食”一样,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但与平时不同,年夜的饺子,还是比较讲究的。尤其家中长辈迷恋上电视的养生节目后,这馅料的甄选,就要从营养的角度出发了,还发动我们这些小辈儿,想想哪些菜搭配起来既营养又美味。从初春的青笋荠菜,到夏天的黄瓜豇豆,直至深秋、隆冬的各式食材被我们都想了个够,这人多还就是力量大,眼看着这饺子就要把四季的菜都包进去时,还是奶奶的一句话,“瞎弄什么,清清淡淡,吃点韭菜鸡蛋的多好。”嘚,白想了,韭菜鸡蛋,其实也挺不错的。
过年,朋友来家吃饭,不但要有美味菜式,这新年的饺子也是定不能少的。这饺子在年中就带有吉祥的征兆,也不知是个什么讲法,就感觉是一种无法叙说的褒义感觉吧!
“嘿!你家的饺子真筋道,不但皮儿看着透亮,吃起来也香!”
“那是,这面都是自己醒好擀制的,街面上卖的那饺子皮儿可没法和它比!”
饺子不但好吃,包时的讲究也不少。就说和面,不但面水调配要均匀,揉面时还要实行“三光政策”,那就是“面光、盆光、手光”,中间还要几道捏揉,据说这样赶出来的面皮才会更加筋道。包馅儿时讲究适中,包多了爱漏,包少了皮厚,其中也融入了些许中庸之道,学问不少,技巧颇多。我开始就申请加入包馅儿的队伍中,自从包了两个“驴打滚”后,就被迫调离,加入擀皮儿的行列里。果然这饺子只有捏得周正,煮熟之后才有品相。表姐指着盘中她包的饺子,对我说:“瞧瞧!这形儿那才叫范儿呢!”而再看我亲手包的两个“驴氏饺子”,毫不犹豫,三下五除二,趁人还没来齐,还是自我消灭方为上策。
在奶奶家吃饺子,有专门盛饺子的白盘,底淡如月青花色,饺子盛满后更显晶莹透亮。把泡制好的腊八醋一一倒入碗中,再把腊八蒜放到一个碗里,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先说些祝福的话,可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已经动手开吃啦!其实端上一盘饺子,总觉比大鱼大肉吃的顺心实在,谈笑欢愉中,让你忘却一年的劳累,就像一块雪白的面团,将所有的亲情与包容全部盛装在一盘白白胖胖的饺子中,你拥我挤,在口中吃出年夜馥郁的流香。
我记得初中的一次作业,就是描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美食,那次我写的就是饺子,是因为老爸的一句话。老爸说他几乎尝遍天南地北,但口中仍欠一口家中的饺子,尤其是年夜的饺子,他说他这辈子也吃不够!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