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高铁加力

发布时间:2014-09-28 作者:黄雅菁 来源:通信信息集团 字号:

时速200公里,是强台风的速度;

时速300公里,是波音飞机起飞的速度;

时速380公里,则是目前中国高速列车的速度。

中国列车还在加速……

从时速12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用六年的时间,跨越发达国家高铁40年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全体铁路人的速度,这就是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伴随着中国铁路的改革发展,沿着不断延伸的轨道风驰电掣而来……

中国速度,高奏着伟大祖国的时代凯歌,日月兼程向着远方奔去……

朋友,你跟上了吗?

速度可以更新观念。生活在此地、工作在异地的“同城时代”已经来临。

速度可以穿越时空。半天已过万水千山,一日看尽南北风光。

速度可以成就梦想。心中有梦,无论征途多么艰难,踏浪飞歌,世界为之惊叹!

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中国铁路已经跨入了全面引领国际先进技术的“高铁时代”。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面对高铁事业的远景目标,我们更需要多一份关注和思考。

我们绝不能“为求高速而高速”,牺牲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不能遗忘了“以乘客为本”,不能忽略了高铁的内涵建设。

历史的经验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创新才能强国。六次大提速,只是中国高铁事业的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艰辛,更伟大,科技创新的征程更加任重道远。

通信信号一直被比作铁路的“神经系统”。从当年“李玉和式”的手摇信号灯,到今天集成创新的数字技术控制,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中国通号为铁路的内涵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许许多多光辉成绩的背后,我们要铭记中国铁路科技人员聪颖的智慧和攻关的勇气。他们是高铁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是一名去年毕业加入通号的新人。我感恩的是我能恰逢时代成为一名通号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有幸与一群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同仁们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忠实、友爱,学会了怎样工作,怎样做人。我们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人数不算多,却承担着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常年处于紧张忙碌中。为了申报项目、申请专利、课题前期方案论证、课题总体方案设计、现场测试等工作,许多领导和同事要经常出差调研、奋战在铁路一线,工作辛苦,从不张扬——我身边一位在科技战线上奋斗了三十多年的老同志,黑发变成了白发。30 年,铸就了平凡与伟大。在我周围,这样的科技达人还很多很多。他们就是这样简单的坚持,对科学信念的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高铁加力。

为高铁加力,我经常自问:

高铁时代来临了,自己准备好了吗?思想认识到位了吗?知识结构更新了吗?离一流技术研发能力的标准还有多远?

我为高铁加力,作为一名青年,应该珍惜时光,抓紧学习,与时俱进,做一名经得起考验的通号人;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要刻苦钻研,不断沉淀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用我们的努力让高铁事业走得更远;作为一名党员,要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意味着与企业同舟共济,忠诚意味着责任、奉献,忠诚意味着应对挑战的凝聚力。

高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系统,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我们铁路新青年就是祖国高铁事业的生力军,我们将永无止境地燃烧青春,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创造更新、更快、更好的中国高铁奋斗。

浏览次数:25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