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车厢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把我的思绪又带回魂牵梦绕的家乡。
中秋节请假回家休息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就要踏上回公司的旅程。午餐,妈妈准备得很丰盛,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奶奶总是不停地让我吃这吃那,突然,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难怪你总是离家这么远,看看你的筷子,拿得那么高。”
“有这种说法吗?”我诧异地问。
奶奶说:“那当然,你看我和你妈,我们拿筷子的位置都很适中,所以都嫁在这附近,离家也不远。”
我明白奶奶的大概意思,是说那些拿筷子位置很高的女孩子将来准会嫁得远远的,或者是会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细细想来也是:差强人意的学习成绩,让我选择南方的一所二流大学,离家“千里之外”,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倔强执拗的脾气,让我选择和男友一起在外地工作,没有特殊情况从不曾回家看望过父母;结婚生子的年纪,再一次选择和丈夫扎根外地,对父母更是未尽孝心。这人生的每一次重要阶段,我都是离家越来越远。
无独有偶,坐车时正好看到刘墉先生写的一篇小短文,就叫《筷子拿得远的人》。中间有这样一段话:“女孩筷子拿得远,表示从小就喜欢夹远处的菜,而且,拿得那么靠后面,手一定有力气,这种个性和力量,就让她能高飞。这年头,能高飞的没有不飞的。翅膀一硬,就非飞不可。”想必这是对奶奶所说的最好诠释吧。虽然我不曾像刘墉先生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翅膀长硬非飞不可,但是自从在外地工作后,确实是再难得见父母几面,我想这和筷子拿得远或近是没有关系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日新月异的交通工具,早已经让再远的距离都变得近在咫尺,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多抽出点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对我们而言,父母是需要的时候可以绝对信任并且无限索取的人,而对父母来说,只要子女能回家多添一双筷子,一家人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就足够了。
回公司的时候是父亲送我去的车站,爸爸帮我拎下行李,送我进站后,他才离开。看着父亲的背影,让我想起了龙应台女士在《目送》中这样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多么真实而残酷的话,萦绕在我心头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