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我的新疆兄弟

发布时间:2014-09-19 作者:王东宝 来源:通号工程局集团 字号:

奎北铁路通车已经四年了,尽管项目完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到过那里,但北疆的那段美好时光却始终令我无法忘怀。美丽的阿勒泰,不仅有烟波浩渺的乌伦古湖,一望无际的北天山草原,还有我的维吾尔族兄弟阿迪力。

那一年我们参加奎屯至北屯的铁路建设,项目驻地在阿勒泰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这里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近千公里,聚居了蒙古、汉、哈萨克、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因交通不便,当地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铁路开工建设以后,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了“支铁办”机构,帮助我们施工单位解决与地方上的协调问题,阿迪力就是“支铁办”的一名工作人员。

认识阿迪力很偶然。那天因为施工现场发生了村民阻工问题,我和同事到“支铁办”去寻求帮助。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长得颇似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甚至比小贝还要英俊几分。他能说一口极为标准的普通话,这在当地的少数民族中是很罕见的。听我们表达完来意,阿迪力立即跳上汽车和我们一起赶赴现场。事发地是一个哈萨克族同胞居住的村子,几十位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坐在地头,阻拦了施工。阿迪力下车以后,热情地用民族语言和老乡们交谈起来。我们虽然听不懂他们说话的内容,但是能感觉到他们之间谈得很愉快。和村民们说话的时候,阿迪力也和大家一样坐在玉米地的高梗处,完全不顾自己身上崭新的西装。

通过阿迪力的劝说,老乡们全都高高兴兴离开了现场,施工又正常开展起来。我奇怪地问阿迪力:“你和哈萨克族老乡说的是维语吗?”阿迪力不好意思地笑笑:“是哈萨克语,我说得不好。”我一下对这位能讲三种民族语言的小伙子肃然起敬,兴致勃勃的和他攀谈起来。阿迪力告诉我,自己的汉语是在部队上学会的,而维吾尔和哈萨克两个民族的语言都属于突厥语系,比较接近,学起来就容易一些。“那你又是怎么劝说村民的呢?”面对我的疑惑,健谈的阿迪力忽然沉默了一会,抬头望着远方一脸凝重地说:“我跟大家讲,铁路建设是为咱们老百姓办好事,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不会损害大家的利益。”说罢,他叹了口气,“这个村子太闭塞了,这些村民都是听信了谣言,才出来阻挠施工的。等到将来铁路修通了,大家感受到铁路带来的便利,就再也不会被迷惑了。”听着阿迪力的话,我突然感觉到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的责任和光荣。

后来的几个月里,我和阿迪力打交道渐渐多了起来,每次他都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工程进展顺利。这期间,我还渐渐了解到阿迪力的身世。维语里“阿迪力”是“正直,黑白分明”的意思,维吾尔族男孩子中有很多人都叫这个名字。而女孩子大多叫“努尔”或者“古丽”,意思是“光明”和“花朵”。数千年来,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把自己最淳朴的愿望放在孩子们的名字里,希望男人正直,女人美貌。阿迪力介绍说自己出生在牧区,直到参军才走出新疆。在部队里,虽然战友们和他不同民族,但大家不仅关心他,更帮他学会了很多知识。阿迪力说,退伍回到新疆以后,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好各民族之间团结、进步的桥梁。

春节过后,因为北疆气候严寒,我一个人来到项目上做先期准备工作。那天正赶上元宵节,当我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房间里正想着远方的家人,门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欢快的摩托车马达声。推门走进来的原来是阿迪力。“走!到我房子去宣荒,今天可是过节啊。”“宣荒”在新疆普通话里是聊天的意思,新疆人习惯把“家”叫做“房子”,显然阿迪力是邀请我到家里去做客。虽然我能够感受到阿迪力的一片诚意,但是我知道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一般是不愿意请其他民族的朋友到自己家里进餐的。而且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节日,不过元宵节的。于是我便委婉地予以回绝。“哎呀,你看你。”平时温文尔雅的阿迪力这时候不知道哪来的脾气,不由分说就把我拉到了摩托车上。

阿迪力的家坐落在县城边的一个村子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周围围着一圈篱笆,一群牛羊安静地卧在篱笆边咀嚼着干草,院子中间坐落着一排红砖砌成的房子,这是典型的维吾尔族民居。走进屋里,一股热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大炕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毯,一张类似于东北农村的炕桌上面摆满了酸奶、馓子等各色各样的维吾尔族小吃。一位大眼睛的少妇正在灶间填着柴火,看到我们进来脸上挂满了微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用怯怯的眼神打量着我这个陌生的来客,还时不时往桌子上的吃食看上一眼,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时的场景。“古丽,快给客人倒酒。”维吾尔族的风俗是来客人的时候妇女和儿童是不能上桌子的,这一点倒很像我们小时候北方的习俗。菜只有一个,煮得热气腾腾的风干牛肉,盛在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搪瓷大托盘里,这也是维吾尔族的风俗。豪爽的维吾尔族人待客不喜欢弄各种杂七杂八的小菜,而是拿出来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风干肉,煮好满满一大锅,吃完一盘子再盛满一盘。

倒完酒的古丽怀里抱着一件冬不拉,用手指轻轻弹弄起来。冬不拉发出的声音不大,但是音色却很美。一会如淙淙的泉水、一会又似骏马疾行。“哦,忘了告诉你,古丽是哈萨克族。你看,现在我们的小房子里有三个民族。”阿迪力爽朗地笑着,逼着我把一碗醇香的肖尔布拉克倒进了喉咙。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地他乡和一位少数民族兄弟一起过元宵节。热气腾腾的饭菜和美酒,让我在阿迪力家里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温暖。几碗酒下肚,阿迪力的话渐渐多起来。“我最怀念的就是战友,他们都是我的好兄弟。”提起自己在军营里的生活,我看到阿迪力的眼睛渐渐红了,我知道那并不是酒精的缘故。

圆月升上了天空,银白的月色铺洒在积雪的原野上,北疆宛如童话中的世界一般洁净美丽。这间凝聚了民族兄弟深情厚谊的小屋,也永远驻足在我的心里。

离开新疆以后的日子,虽然我们之间偶尔打个电话相互问候,但却再也没有见过面。今年夏天,阿迪力得知我的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表现得比我还要高兴,他还向我透露了一个心愿:“等我儿子长大了,也让他去天津上大学,让他知道中国有多大,有多美!”

我把阿迪力的心愿牢牢记在心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兄弟的愿望一定会实现,因为我们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本是一家人。

浏览次数:450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