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由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第一财经等二十余家中央主流媒体组成的“走进新国企·改革新动能”集体采访团走进中国高铁列控核心技术掌舵者,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通号,密集聚焦中国通号通过深化改革,实现轨道交通列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党委书记傅建国,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胡少峰陪同下,中央媒体采访团参观了中国通号深化改革主题展览,观看中国通号企业宣传片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C3列控系统、地铁CBTC列控系统宣传片,实地考察中国通号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产品展示中心,并与中国通号管理层座谈,就中国通号深化改革、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情况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通号掌握的高铁列控技术是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中国高铁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掌握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中国通号集全系统之力,组建高铁C3、地铁CBTC列控系统等自主化攻关团队,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径,实现了我国高铁、地铁全套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和产品的100%国产化,完成了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电务智能运维、编组站等五大核心自主技术的重大突破,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高铁“走出去”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截至2016年底,由中国通号提供核心装备并建设开通的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占总里程的93%,中国通号核心列控系统为中国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提供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

科技创新带来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持续增强。近年来,中国通号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30%以上增速,净利润率超过10%,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稳增长目标,获得中央企业2015年度经营业绩和2013-2015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双A”评级。2015年的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是2011年的4倍、2.4倍和3.1倍;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分别是2011年的3.0倍和3.8倍,相当于用4年时间再造了3个中国通号。
中国通号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1+N”系列改革文件精神,采取综合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两种模式,为深化国企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中国通号综合改革试点将九项改革措施试点于旗下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环境的通号通信信息集团,并将试点中规范董事会建设、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等有益经验推广到其他企业,其中选聘职业经理人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作为典型经验纳入首批即将出版的《国企改革怎么干》系列丛书。在专项改革试点中,通过“改革+职业经理人”,中国通号打破传统,创新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通过“改革+现代企业制度”,100%完成股份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改革,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压缩管理层级”,采取“新的控、旧的并、长的压、弱的退”四种方式,严格压控管理层级,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
此次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活动由国资委宣传局、改革办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承办,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宣传报道力度的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国务院国资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宣传报道,传播国企改革好声音的重要举措。中国通号是列入集中采访的12家中央企业之一,科技自主创新、市场化选聘总经理、党建工作入章程等改革经验做法受到中央媒体采访团的密集关注和聚焦。

当天下午,采访团还来到中国通号旗下高速铁路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北京工业集团北京铁路信号公司实地采访,探秘中国高铁列控核心装备生产基地国际先进的产品生产线、精湛的制造工艺、领军的技能人才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为中国高铁的幕后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