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国务委员王勇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等领导的陪同下到中国通号调研,实地了解中国通号近年来改革发展和稳增长情况。调研期间,王勇国务委员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确保研发和在轨运行产品安全可靠,万无一失。这既是上级领导对我们企业安全发展的关心,更是对我们全面强化质量安全工作的号令。
强化质量安全,必须树立使命意识。中国通号所处的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从事的事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安全已经不是你的事、我的事,也不仅仅是通号一个企业的事,而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整个国家战略眼光下,中国通号规模虽然不大,但地位非常关键。这种关键地位主要体现在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保障上。在中国繁忙的客货运中,即使是因为我们产品的一个小小故障带来的运行延时,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来讲都是重大影响。中国通号在质量安全上对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要比在产值效益上做出的贡献更多、更大,其地位也更高。从这个角度讲,质量安全对于通号来讲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它是国家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重托。在中国通号,只有从政治上思考和看待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企业发展的大局。王勇国务委员在此次调研中也曾指出:“只要铁路在运行,我们就时刻需要质量安全做保证,所以这项工作是永恒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在安全技术上还是安全管理上,都需要不断去完善和改进,这是我们落实中央提出的‘安全是红线、是底线’要求的具体行动。中国通号要通过不断努力,持续推动高铁、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由此可见,加强质量安全,提升保障水平,已经是中国通号承担的一种重大国家使命。我们只有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才能提高质量安全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强化质量安全,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安全责任制一直是我们做好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抓手。安全责任制的要义在于责任的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责任必须得到清晰界定。因此,抓好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就是要以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为首要原则,层层分解管理、执行、操作各层级的安全责任,健全质量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在此次调研中,王勇国务委员对中国通号推行的实名制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认为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名制管理,使安全责任可以追溯到个人,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到了实处。周志亮董事长在向王勇国务委员介绍安全责任制落实时指出,这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安全管理要制度化、制度要流程化、流程要信息化,做到对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过程记录、状态实时监控,抓住这三条,安全就有了保障,这是中国通号开展质量安全整顿整改工作的重大收获和体会。因此,强化质量安全工作,必须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强化质量安全,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没有先进的技术做保障,质量安全也无从谈起。此次王勇国务委员在调研中国通号时就指出,必须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以技术的先进性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在参观CTCS-3实验室时,他特别强调仿真技术的重要性:“我们实验室没有仿真是不行的,设计人员的理论和现场人员的实践要结合,航天就需要仿真。”为了让中国通号深入学习航天质量管理经验,在质量安全整顿整改过程中,时任国资委主任王勇曾特地安排了一支由航天等领域组成的技术专家指导帮助通号,并安排了一名航天技术专家担任中国通号外部董事职务。王勇国务委员对于通号安全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可谓煞费苦心。为了落实上级的指示和要求,中国通号也一直高度重视以技术发展来提升安全水平。在整顿整改中,周志亮董事长曾提出从技术、装备、人才和管理四个方面狠抓质量安全工作,其中,技术排在首位。但是,技术如果不能够自主,安全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的,因此,三年来,我们重点强化了自主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和城轨CBTC系统,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化,从根本上化解了安全受制于外方的根本矛盾,这也是近年来我们在以技术保安全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实践证明,质量安全只有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才能从源头上得到保障。
强化质量安全,必须依靠体系保障。质量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近年来,我们为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向国际标准看齐,逐步引进了IRIS、CMMI等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经过我们反复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这些管理体系在我们的企业逐渐生根发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获得了质的提升,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如今,由我们自主开发的核心产品都要经过欧标SIL4级的安全认证,这是我们在安全管理国际化上的重要体现。当然,拿来主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国外体系与中国国情的契合度问题、多套管理体系有效整合问题等。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并正在一步步得到解决。多年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证明,只有一个先进、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消除人为管理的随意性,才能筑牢质量安全的铜墙铁壁。
强化质量安全,必须建设安全文化。制度再先进,还是要靠人来落实;流程再完备,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工作行为。在制度和流程难以触及的地方,文化就变得异常重要。如果说制度和流程都是冰冷的外在约束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人自觉的、主动的内在约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一个企业才算真正打牢了安全发展的根基。在此次调研考察中,王勇国务委员特别强调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称安全理念必须要入脑入心才行。我们要建设这样的安全文化,就必须始终把“质量是生命,安全大于天”的理念真正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文化指导行为,行为符合文化。
在此次王勇国务委员的调研中,安全与发展始终是他关心关注的主要话题。其中,安全问题尤其得到了反复的、突出的强调。当然,其中也不乏对我们过去几年在质量安全保障上取得的成绩。在谈到中国通号近三年来为中国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时,王勇国务委员用了“不可磨灭”四个字,可谓评价甚高,并指出,在这个过程中,通号的广大干部职工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这种表扬和肯定,既是殷切的希望,更是严格的要求;而对我们来讲,既是巨大的压力,更是强大的动力。我们只有不断夯实质量安全根基,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才能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切实担负起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