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29日晚6点,北信公司办公楼四楼会议室灯光闪亮,由公司工会共青团共同举办的第六期读书交流会如期举行。股份公司房兆兰主席也来到我们中间,与24名青年职工一起座谈交流、分享读书体会,同时也对北信公司工会特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座谈会由公司工会主席田英杰主持。田主席首先介绍了北信公司组建职工读书兴趣小组的目的、活动章程和主要作法,并以详实的活动记录和图片资料展示了自小组成立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之后交流会进入本期主题——由生产保障部青年员工周丹担纲主讲人,与大家共同分享《拖延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拖延者一般设定的目标总是模棱两可,比如:今天我得做掉一些事。或者设定的目标太大,难以实现,比如:我想在这个领域里做到第一……战胜拖延问题的武器是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周丹用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为大家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拖延行为的表现形式、产生拖延的心理学角度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拖延问题的操作方法。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出现了两种鲜明的观点:一种是拖延是一种病症,是一种有害的行为方式,要下大力气解决拖延问题。围绕这一观点,大家纷纷发言,开出了治病的药方。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有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留到明天,由此看出拖延是一直存在的现象。而我们要通过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战胜拖延,比如:将我今天要开始做转变为我今天必须完成。”“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用90天变成更好的自己》,教会我把大目标变成小目标。对待拖延问题也一样,就要细化目标,战胜自己,克服拖延症,做人生的赢家。”“我觉得拖延就是一种病症,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我觉得好的方法就是要把事情细化到最小单位,一点一点扎实完成。”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拖延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时刻还可以激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才智和能力。围绕这一观点,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拖延不是一种病症,而是我们应该享受的一部分。大律师韦伯斯特一生坚持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帮助他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一条就是:能够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绝对不要去做。”“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因为梦见了一幅蛇咬自己尾巴的图,因此而发现了苯环的结构;牛顿小憩的时候被苹果砸到才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这些可以看出拖延有时候可能是成功的一个推动力。”
交流会持续了2个半小时,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轻松热烈。在交流过程中,房主席对北信公司举办读书兴趣小组特色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团员青年热爱读书、积极参加读书交流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给予了高度赞赏。田主席也勉励团员青年,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将大目标细化分解成小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善用零散的时间,5分钟、10分钟、15分钟,你都可以用来做一点事情,只要一点一点坚持去做,你就会看到成效。
北信公司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同时还积极为全体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创造阅读的便利条件,开办了北信公司虚拟图书馆。目前虚拟图书馆拥有文学名著类、哲学散文类、人物传记类、管理励志类、科普教育类图书近300册。这些图书全部来自于北信公司的在职职工,日常也保存在职工个人手中,工会作为借阅者和所有者之间的桥梁,为大家办理日常的借阅和归还手续。按照借阅次数,定期对图书提供者给予适当的奖励。